人权研究中心举办第三期“跨学科研究青年学者工作坊”

人权研究中心 2021年11月30日

11月25日晚,由我校人权研究中心主办,人事处、刑事法学院、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协办的“跨学科研究青年学者工作坊”第三期顺利举办,刑事法学院兰迪博士主讲《民刑防卫限度标准二元视阈下防卫过当之界定》。王政勋教授、张师伟教授、马宁教授、付玉明教授、曹燕教授点评,常安教授总结。讲座由王斌通博士主持。

兰迪以“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但未造成重大损害,是否构成防卫过当”这一问题出发,提出了“民刑防卫限度标准是否一致”的问题,并引出了回答这一问题的两种观点——“民刑防卫限度一元论”与“民刑防卫限度二元论”。兰迪通过对民刑防卫限度的界限划分提出了“结果单一标准说”,得出“防卫过当的本质是行为过当”“防卫过当即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结论。

点评环节,刑事法学院王政勋教授对我国正当防卫的理论研究以及判例发展进行了历史梳理,并从民法与刑法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民刑防卫限度的异同,随后提出“行为要件与结果要件应同时具备”,并通过生动的数学模型引出对结果要件进行动态审查的必要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师伟教授从实践的角度以及民刑二法价值基础的差异性出发,提出了更为宏观的跨学科意见。民商法学院马宁教授提出,文章写作应当明确究竟是立法论还是解释论以及民法中的动态系统论等观点。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付玉明教授表示,学术研究应当具备问题性、理论性以及学科交叉性,正当防卫中行为要件与结果要件同等重要,且结果要件可以作为审查防卫过当的“启动要件”,并围绕“选题范围、论文修改技巧、案例选取的适当性、法益侵害原则”等方面提供了宝贵建议。经济法学院曹燕教授谈到,写作目的应落实到解释论并服务于司法实务、类型化研究等。

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常安教授总结到,民刑视阈下的研究应当超越民法与刑法本身的价值,在遵循法理基础的前提下,构建出跨学科的统一理论;在学术研究的创新性方面,也提出了文章的原创性、理论提炼归纳的重要性等观点。学术的发展就是以老带新、代际传承的过程,尊重学术传统、坚守学术热爱和学术责任都是永不过时的功课,举办这个系列活动就是为了搭建跨学科、跨学院的学术平台。

(供稿:人权研究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