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

重点新闻

首届陕西企业合规学术研讨会召开

11月11日,“促进企业合规 赋能企业发展”——首届陕西企业合规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陕西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北政法大学、陕西省律师协会、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我校企业合规研究院、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陕西金镝律师事务所、北京浩天(西安)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西咸新区)律师事务所共同承办。研讨会以“企业合规建设与企业家权益保护”为主题,共分为成果发布、主题演讲和主题论坛三个环节。 会议开幕式由我校校长范九利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法律应用研究处处长吴峤滨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致辞,陕西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张宏伟、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满德利,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陕西省律师协会会长韩永安,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郭晓辉出席会议并致辞。 本次研讨会共计发布了《陕西省检察机关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工作指引(试行)》《 <陕西省民营企业合规管理指引实施细则> 适用精释》《陕西省企业合规蓝皮书》《企业风控合规数字化解决方案》四项合规领域重大研究及实务成果。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谭鹏、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满德利和我校企业合规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付玉明还共同启动了最高人民法院重大课题“企业合规司法实务问题研究”。 主题演讲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实践新进展”“陕西地区涉案企业合规的检察实践与创新探索”“国有企业合规建设的实务要点”等主题作专题报告。主题论坛环节,来自司法系统、高校、知名律所、知名企业的嘉宾就医药与食品安全、建工与交通运输、能源与环境保护、文产与涉外法治等主要领域的合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合规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会议闭幕式中,我校企业合规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付玉明作总结发言。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合规管理是落实依法治国,保障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治理和防范机制是学界与实务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次会议的召开,搭建了陕西省企业和法律专业学术交流的平台,为加强省内企业合规领域合作,发挥各方资源整合与互通,推动企业全面加强合规管理,提升依法经营管理水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最高人民检察院、陕西省人民检察院、陕西省律师协会、省内知名企业界的200余位嘉宾及我校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供稿:企业合规研究院  撰稿:付玉明  审核:冯卫国)

综合新闻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为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班作专题报告

12月1日,我校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班第五场专题报告会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作《抢抓机遇 厚积底气 同心协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 范九利从“历史悠久,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显著,发展前景广阔”“扎根西北,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担使命开新局”3个方面阐述了学校的精神传统、学科特色和使命担当,客观分析了学校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深入阐述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他指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上来,以学位授权申报为重点,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为契机,夯实以本为本根基,坚持开放办学,强化有组织科研,深化校院两级改革,优化办学条件,提升治理效能,推动难点堵点问题解决。他强调,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意识,坚持务实作风;要不断提升做好工作的谋划力、组织力、战斗力;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行使职权;要淡化名利观念,慎重择朋交友。他希望全校干部师生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心,以对学校历史和事业负责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同心协力,为将我校建成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推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报告会设主会场、分会场。校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赵全宇主持,各二级党组织书记,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项培训牵头单位负责人,全体科级干部参加。 (供稿:党委组织部    撰稿:李月胤    摄影:胡月琪    审核:赵全宇)

校园动态

图书馆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西藏民族大学开展调研交流暨学习会议

11月24日,图书馆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西藏民族大学开展调研交流活动暨第十三次学习会议。 交流座谈会上,图书馆馆长张宏斌、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孔繁秀分别就两校图书馆现状、历史沿革、特色亮点、馆藏资源等方面做了交流报告,与会代表围绕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图书馆发展建设、服务教学科研等内容进行了研讨交流。 座谈会后,图书馆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一行参观了西藏民族大学渭城校区和秦汉校区图书馆,对藏学文献信息中心、藏族木刻版画艺术陈列室、民大文库、特藏室等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馆藏及研修空间进行了调研。 调研结束后,图书馆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在西藏民族大学渭城校区图书馆特藏室书香园地开展了第十三次学习会议,会议由党总支书记翁晓磊主持。会议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传达了《中共西北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学院党委政治功能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中心组成员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结合思想工作实际开展了研讨交流。 会议要求,要全面准确把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持续抓好安全稳定和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党建引领,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次学习调研活动,对两校图书馆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深入合作共谋发展,对图书馆党总支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供稿:图书馆  撰稿人:徐文如,审核:翁晓磊)

学术频道

【长安大讲堂】【明德学术大讲堂】罗智勇作题为“刑事冤错案件的纠正及其启示”讲座

11月29日晚,我校“长安大讲堂”“明德学术大讲堂”在满天星报告厅举行,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分党组副书记、副庭长罗智勇作题为“刑事冤错案件的纠正及其启示”学术讲座。校长范九利主持,副校长孙昊亮、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综合办主任刘泽参加讲座。 罗智勇以聂树斌案再审改判为视角,结合工作实践,围绕刑事冤错案件的严重危害及纠正的极端重要性、聂树斌案再审改判的基本情况、刑事冤错案件纠正的主要启示等三个问题,对刑事冤错案件的纠正与防范进行详细地阐释和分析。他强调,要切实转变刑事司法理念,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坚持程序公正、审判公开、证据裁判。要进一步完善案件审理机制、证据审查机制、法院内部的审核监督机制和外部的制约监督机制,避免刑事冤错案件的发生。 范九利在主持讲座时强调,邀请实务专家来校交流授课是学校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推进与实务部门交流的重要举措。他勉励同学们要始终恪守法治初心,主动自觉地提高法学知识水平、培养思想道德素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捍卫公平正义。 我校刑事法学院院长冯卫国教授、《法律科学》副主编付玉明教授作为与谈嘉宾,围绕讲座主题发表感想见解。讲座在雁塔校区人权报告厅、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设置分会场。长安区人民法院、蓝田县人民法院法官代表和我校近千名师生在各会场聆听讲座。 (供稿:科研处  撰稿:张文渊  摄影:胡月琪  审核:李瑰华)

媒体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网】“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陆航)11月25日,“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第一届专题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来自国内2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与部门法学研究”等会议议题,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基础,加强法学理论提炼、阐释,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法学理论研究,深入学习把握党领导法治建设的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经验,努力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在致辞中表示,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学基础理论工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以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为中心,加以创造性的应用,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新发展和新飞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向法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问题,法学研究者需要及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新境界。因此,我们在这里举办“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西北政法大学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目前设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创办了国内马克思主义法学领域唯一的学术集刊——《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我校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所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重要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未来学术研究将秉持“基础研究与西部特色相结合”的战略定位,争取在马克思主义法学领域再创新绩,为繁荣我国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严存生教授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黄帝四经》《管子》等文献中的“法为道之用”和“道法之治”等观念立意深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基础,让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牢牢扎根。 天津大学法学院卓越教授张恒山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权利观”为题,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切入,指出权利和义务是表现人们积极交往关系的法律用途。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权利义务内涵与系统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文兵教授作题为“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Recht与Gesetz”的主题发言,分析了《共产党宣言》中Recht和Gesetz的概念区分。《共产党宣言》《论住宅问题》等一系列经典文本的理解与解读都涉及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正是在正确理清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法律的本质。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姚远从马克思对法国“人权宣言”所表征的资产阶级权利的批判出发,分享了“短时段与长时段:重构青年马克思视野中的权利的历史性”的主题报告。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李超群副教授围绕“马克思对启蒙人权理论之异化的批判”的主题进行发言,认为今日的人权事业应摆脱私有财产权的一元决定观念,应从“人之为人的所需”的多个维度上去实现人的美好生活。 广西大学法学院高一飞教授以“党监督司法个案的历史与经验”为题,论述了党监督司法个案方式的历史演变历程、处理好监督个案与干预个案之间关系的原因以及党监督司法个案的经验和启示。 如何紧紧围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在切实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研究,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观点、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合理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构建起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李晓辉教授作题为“当代中国法哲学中的实践论话语”的主题发言,提出要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的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研究。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杨军副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立法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视角出发,深入阐述“‘科学立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溯源及其原创性发展”的观点。 本次学术会议由西北政法大学主办,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编辑部承办。 【中国社会科学网】“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https://www.cssn.cn/fx/fx_zx/202311/t20231130_57000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