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勇锋教授谈特色文化产业资源转换路径与发展模式

西北政法大学 2015年08月26日

      4月24日上午9点40分,齐勇锋教授来我校为新闻学院部分师生做题为“区域特色文化产业资源转换路径与发展模式”的讲座。齐勇锋教授为中国传媒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研究专家、兼任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特邀委员,他长期从事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工作,对于文化产业投融资、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均有深入研究。

      何为文化例外?

      齐勇锋教授如是说:当下文化传播快速跨越国界,文化产业创造的经济价值一路飙升,在他国“文化渗透”的背景下以韩剧美剧为代表的世界其他各国的影视文化占领中国影视行业,我国国民尤其是年轻人群对外国文化产生青睐,而几乎忘却了本国传统文化。在文化霸权的影响下,保护本国文化可以借鉴法国的文化例外原则。上世纪90年代初,为反对美国将文化商品和服务纳入自由贸易框架之内,法国代表在关于贸易总协定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这个原则。齐教授通俗地讲到:“‘文化例外’就是在文化贸易方面设置文化壁垒,以保护本国的文化身份为核心价值。若没有‘文化例外’,那我们在他国文化的冲击之下就失去了文化的根,各国文化就会走向统一失去了多样性”。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各国都在保护自己的本土文化,设置文化壁垒,2006年经联合国讨论之后形成了《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表达公约》。齐教授认为文化政策复杂需要谨慎,我们应该制定出有利于本土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各国都应该遵守‘文化例外’的原则,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传统文化如何完美嬗变转型?

      齐勇锋教授指出: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问题就是“文化传承”,我们既要吸收外来文化又要发展传统文化,使文化创新发展又始终保持民族特色,若要做到文化传承就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如四川的羌绣,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他既说道台湾不注重文化保护带来的问题,又以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为例谈到了特色文化会得到世界的关注与赞扬。

      以特色贯穿文化,以创新引领时代

      齐教授不仅从《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都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内容中找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依据,而且给特色文化产业下了定义:基于民族和区域的传统文化资源,从民间自发产生发展,期文化产品和服务在风格、品相、品种和工艺上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区域文化特点,拥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形态。齐勇锋教授说:“特色文化产业既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实也是其中最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的部分,通俗地说就是某一民族和区域中的‘文化草根产业’,它的范畴包括特色文化旅游、特色工艺美术等特色文化产业”。齐勇锋教授概括了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和资源转换模式。路径有三点:一是文化经济,实现财富文化化;二是经济文化,横向纵向拓展产品产业链,将工业遗产文化化;三是生态文化,结合山水自然发展特色文化。资源的转换模式包括四种:创意转换、现代转换、科技转换和集成转换。

      寄语新传学子

      齐勇锋教授认为当下大批量、标准化、流水线的生活方式需要改变,对年轻人创造有诗意、特色化、创意化和人性化的未来人类生活提出了期望。(文/王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