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成副教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 2018年01月18日
  • 西北政法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孙亮全 白少波 杨一苗)上周闭幕的中共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15日,《中央军委巡视工作条例》施行。与此同时,山西省委10个巡视组正在开展十一届省委的第三轮巡视。

中共十九大后,从中央到地方,巡视巡察“政治体检”网越织越密,巡视制度、体系日臻完善。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2017年6月,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对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5所中管高校党委巡视反馈情况集中公布。至此,中共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首次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

这12轮巡视,中共对277个地方、单位党组织进行“政治体检”,对16个省区市进行“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机动式”巡视。

数据显示,12轮巡视共处理来信来访159万件次,与党员干部和群众谈话5.3万人次,发现各类突出问题8200余个,真正实现了“全面亮剑”。

常规巡视、专项巡视、机动式巡视……巡视剑锋之利,令腐败分子无处遁形,攻克了一批顽瘴痼疾,十八届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案件中,超过六成的线索来自巡视。

受访专家表示,针对反腐倡廉这一难题,中共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构建上下联动的“政治体检”网,通过为人民“仗剑”巡视,以制度巩固发展反腐败压倒性胜利。

中共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在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通过建立专门巡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社会主义中国的巡视制度是为人民仗剑巡视,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西北政法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教授马成说,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权从民来,党内确立巡视工作长效机制,保证了自我发现、肃清疴疾。

巡视中,一只只“大老虎”被揪出,还揭开了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和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等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严重恶化的问题,一批贪腐分子被惩处。形成了“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巡视巡察同布局的态势。

专家表示,中央巡视自上而下强化制度传导、示范传导、检查传导,地方巡视亦加快步伐。

截至2017年8月底,各地共对15.57万个党组织开展巡察,移交问题线索14.4万件,立案3.7万人、党纪政纪处分3.2万人、移交司法2715人。中国所有市县均建立起巡察制度,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十九大以来,中共更是不断加码政治巡视,并将其上升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明确提出了一届任期内实现巡视全覆盖的要求,并将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巡视、市县巡察写入党章。

“巡视制度逐步完善、不断加码,将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有力支撑。”山西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任建华说。

接受采访全文

西北政法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成副教授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在中国,廉政文化源远流长,为了杜绝官员腐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中央科道监察、地方巡按巡视、群众扭送贪官、从重惩处贪腐等多种反腐制度,但同时,元载、蔡京、严嵩、和珅等“著名”的贪官腐吏也一直层出不穷。五代十国后蜀皇帝孟昶即位后,铭记前蜀贪逸奢靡教训,下令惩治了先帝任用的恶官,专门颁布《颁令箴》,告诫诸郡县官吏要铭记历史教训。《颁令箴》四字一句,全文共96字,其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宋太祖赵匡胤以《戒石铭》颁行天下,用来警告各级官吏从政谨慎。明太祖朱元璋作为草根皇帝,始终把治吏反贪放在首要地位,他不仅严格限制官员的工资水平,还对有贪污的官员予以严厉的刑法惩处。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反腐倡廉是综合并轨进行的,对官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反腐败惩处是并重的。然而,贪污这一犯罪行为的屡禁不止和长期存在,有着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社会主义中国的巡视制度与中国古代巡视相较的优越性体现在,我们的巡视制度是为人民仗剑巡视,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权从民来,党内确立巡视工作长效机制,保证了自我发现、肃清疴疾。

然而,必须要承认的是,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依然是很严峻的,需要我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下,全民参与,不断创新出新的制度和方法,培育更优质的清风文化,逐渐构建成‘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铜墙铁壁。

相关新闻

  • 西北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交流会

    10月29日晚,学校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线上交流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学校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会议。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范九利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法治学院院长、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玺主持。 范九利强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站位高远、视野宏阔,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回顾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就未来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范九利指出,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作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最精准的解读、最权威的辅导,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积极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传播者。要围绕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组织力量深入开展研究,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范九利要求,要系统梳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谋划好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进一步找准结合点、发力点,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推进当前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年底各项任务冲刺收官,力争交出优异答卷。要按照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目标任务,提前谋划明年工作,苦干实干、争先进位,保持奋进姿态加快推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 副校长、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健以“迈向新时代复兴之路的宣言书和行动指南”为题进行发言。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工作以及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五个视角,深入阐释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标志性成就及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新征程道路上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承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担当作为,抓好落实。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魏奇作题为“真理之光照亮复兴之路——从党的二十大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报告。他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阐发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时代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必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 交流环节,副校长马朝琦,校长助理汪世荣,科研处处长李瑰华,《法律科学》主编杨建军,培训中心主任李集合,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常安,法治学院副院长张书友等作了精彩发言。 (供稿: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

    2022-10-31
  • 我校“四个到位”做好封闭管理期间疫情防控工作

    我校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关于高效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四个到位”工作原则,精准布控,严格管控,科学防控,严守学生思想教育关、安全稳定关、身心健康关,全力确保封闭管理期间学生管理与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组织领导到位,严密管控措施。学校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管理机制,专门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判工作。主要校领导严格落实值班查岗制,对存在工作松懈的环节和部门进行通报。学校各部门分工协作、夯实责任、联通联动,精心安排部署各项环节,全力保障封闭管理期间各项工作“点面结合、不漏一环”。学工部出台《关于学工系统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和值班值守相关工作》《关于全体学工干部校内住值工作》等相关通知,全体学工干部第一时间闻令而动,全部入住学生公寓或办公室,24小时住值长安、雁塔两校区。 精准防控到位,严格把控环节。学校根据国内疫情和相关政策实时动态调整工作方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及时进行研判和处置,对学生外出就医、考试等特殊需求,进一步细化隔离管理、应急转诊等具体方案,完善校园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对宿舍、食堂、浴室等重点场所开展彻底消杀工作,在超市、浴室、食堂、快递点等区域建立志愿服务岗,协助相关部门做好集中管控和防护提示工作。 科学管理到位,严细育人过程。学校通过微信程序模块将服务政策、健康须知、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内容“嵌入”学生管理环节,为学生工作“把脉问诊”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落实校领导联系学生、宿舍安全隐患检查等工作机制,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将疫情防控要求传达给学生,将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与行为引导结合起来。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制定实施《学工系统关于开展“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活动实施方案》,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将动态管理与节点教育结合起来。 人文关怀到位,严实关爱学生。学校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学生宿舍、食堂、操场等区域,走访慰问在校学生,将关心关爱学生走深做实。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持续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接受咨询,切实做好心理帮扶工作,确保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不掉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通专项临时困难补助申请绿色通道,实时接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及时发放临时困难补助,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将暖心育人工程落实落细。 (供稿:党委学工部)

    2022-10-31
  • “服务秦创原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论坛”暨陕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在我校举行

    10月29日上午,由陕西省法学会、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西北政法大学主办,陕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承办,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法治国家建设研究中心、西安市科技局秦创原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智库、陕西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共同协办的“服务秦创原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论坛”暨陕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在线上隆重举行。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迎波,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版权局)副厅级干部沙庆超,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常宝堂,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姚建军,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陕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孙昊亮,陕西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樊志来,陕西省法学会党组成员、研究部主任申月霞,中国科学院大学马一德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王迁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党政领导,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相关院系领导、专业教师和学生,以及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的全体理事等共计2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苗锐军向论坛发来了贺信。论坛开幕式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倪楠主持。 会议伊始,范九利致欢迎辞,他首先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西北政法大学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举办本次论坛就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紧扣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陕西省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献言献策。巩富文、李迎波、沙庆超、姚建军、樊志来也分别在致辞中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介绍了各自工作领域的亮点,表达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加强协作,共同促进我省知识产权法治建设的希望。孙昊亮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嘉宾长期以来对研究会发展所给予的极大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希望与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切实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要求,促进我省秦创原建设。申月霞代表陕西省法学会宣读了论坛征文获奖论文作者名单。 开幕式之后,马一德和王迁分别作了题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与全球治理大变局》和《<刑法>修改与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的主旨演讲。在此后的4节学术研讨环节中,常宝堂、雷西萍、李艳、周方、张爱国、邱宏华、张林、王宇红等共计27名专家学者以及论坛获奖论文作者代表白晨分别就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等论坛主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闭幕式由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孙栋副教授主持。17时许,论坛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