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报刊杂志

【陕西日报】省政府举行法治专题讲座 我校姬亚平教授作辅导报告

省政府举行法治专题讲座 赵刚主持 本报讯 (记者 孙鹏)11月27日,省政府举行法治专题讲座,省长赵刚主持并讲话。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姬亚平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进行辅导授课,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学习。 赵刚指出,《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是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有效化解行政争议、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全省政府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准确把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切实增强贯彻实施两部法律的责任感、使命感,将各项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落实到位,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赵刚强调,要认真履行《行政复议法》明确的法定职责,树牢质量意识,把好案件核查关、法律适用关、文书质量关,做好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工作,加强和规范行政应诉,强化行政复议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我省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质量。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切实减少行政决策的合成谬误、分解谬误以及对市场经济和微观经济活动行为的不当干预,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不断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大政府失信行为的惩戒曝光力度,确保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排查梳理重大风险隐患,完善信访、调解、仲裁、行政裁决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解决好重点领域矛盾纠纷,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成效。 【陕西日报】省政府举行法治专题讲座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11/28/content_849320.html

电视媒体

【新华网、央视新闻、朝闻天下】“《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三十年:中国探索与经验”主题边会在日内瓦举行——我校人权研究中心参与承办

“《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三十年:中国探索与经验”主题边会在日内瓦举行 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期间,中国人权研究会14日在日内瓦举办“《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三十年:中国探索与经验”主题边会。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就宣言和行动纲领的中国实践、生存权与发展权理念、人权国际合作以及少数群体权利保障等议题展开研讨。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鲁广锦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不仅符合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的发展,必将为推进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锦宇指出,人权文明的中国形态是人权文明多元论的具体表达与实践,其核心内涵是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以合作促发展,塑造人权文明多样性。 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法学院院长何志鹏说,中国在发展和促进人权的历史上,长期高度关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实现和保护。从中国的经验可以看出,发展是解决包括人权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赵健舟说,中国在人权领域推进的非政治化议程追求平等和相互尊重的人权交流。在国际人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时,非政治化的人权话语将有助于国际社会弥合分歧。 在关于残疾人权利保障的发言中,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姝琪说,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是中国立法坚持以人为本,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生动体现。 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研究人员申天娇说,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契合宣言和行动纲领宗旨,三大倡议的落实有利于规划和指引全球人权治理。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中国少数民族发展权保护、脱贫攻坚对保护人权的意义、中国人权教育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主流网站

【山西法治网】“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丛书”新书发布

“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丛书”新书发布 11月26日,由西北政法大学和知识产权出版社主办的“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丛书”首批新书发布会在古都西安举行。该丛书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由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於兴中和李其瑞教授主编。 新书揭幕 此次发布的新书分别是《法与礼》(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丁玮著)、《法与信》(复旦大学法学院史大晓著)、《法与名》(湖南大学法学院蒋海松著)、《法与气》(西北政法大学万彩红、董青梅著)、《法与刑》(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陆娓著)。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致辞 “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丛书”是我国首批研究中国传统法哲学的系列著述,该套丛书选取了“法与德”“法与道”“法与政”“法与刑”“法与治”“法与义”“法与仁”“法与礼”“法与孝”“法与乐”“法与智”“法与道”“法与信”“法与情”“法与律”“法与天”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法律思想中的经典范畴进行概念普遍化的史料梳理,并探讨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学术谱系。该丛书对奠定独立的中国传统法哲学具有重大意义,是引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滥觞之作。 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润贵致辞时说,在出版界,能入选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获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丛书,都是有重大历史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的国家级水平项目。整套丛书研究成果的推出,将有利于我们找回中华法律文化自信,并增强中华法律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作者交流 【山西法治网】“中国传统法哲学基本范畴研究丛书”新书发布http://www.sxfzb.com/index.php/index/article/show/id/106970/cid/54/lanmu/632

媒体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网】“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陆航)11月25日,“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第一届专题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来自国内2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与部门法学研究”等会议议题,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基础,加强法学理论提炼、阐释,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法学理论研究,深入学习把握党领导法治建设的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经验,努力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在致辞中表示,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学基础理论工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以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为中心,加以创造性的应用,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新发展和新飞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向法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问题,法学研究者需要及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新境界。因此,我们在这里举办“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西北政法大学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目前设有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创办了国内马克思主义法学领域唯一的学术集刊——《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我校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所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重要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未来学术研究将秉持“基础研究与西部特色相结合”的战略定位,争取在马克思主义法学领域再创新绩,为繁荣我国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严存生教授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黄帝四经》《管子》等文献中的“法为道之用”和“道法之治”等观念立意深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基础,让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牢牢扎根。 天津大学法学院卓越教授张恒山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权利观”为题,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切入,指出权利和义务是表现人们积极交往关系的法律用途。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权利义务内涵与系统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文兵教授作题为“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Recht与Gesetz”的主题发言,分析了《共产党宣言》中Recht和Gesetz的概念区分。《共产党宣言》《论住宅问题》等一系列经典文本的理解与解读都涉及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正是在正确理清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法律的本质。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姚远从马克思对法国“人权宣言”所表征的资产阶级权利的批判出发,分享了“短时段与长时段:重构青年马克思视野中的权利的历史性”的主题报告。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李超群副教授围绕“马克思对启蒙人权理论之异化的批判”的主题进行发言,认为今日的人权事业应摆脱私有财产权的一元决定观念,应从“人之为人的所需”的多个维度上去实现人的美好生活。 广西大学法学院高一飞教授以“党监督司法个案的历史与经验”为题,论述了党监督司法个案方式的历史演变历程、处理好监督个案与干预个案之间关系的原因以及党监督司法个案的经验和启示。 如何紧紧围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在切实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研究,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观点、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合理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构建起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李晓辉教授作题为“当代中国法哲学中的实践论话语”的主题发言,提出要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的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研究。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杨军副教授从马克思主义立法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视角出发,深入阐述“‘科学立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溯源及其原创性发展”的观点。 本次学术会议由西北政法大学主办,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与法律学刊》编辑部承办。 【中国社会科学网】“马克思主义法学与新时代法学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https://www.cssn.cn/fx/fx_zx/202311/t20231130_57000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