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赵馥洁文集》出版座谈会

  • 2022年11月26日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11月26日,西北政法大学联合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陕西省哲学学会,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联合承办《赵馥洁文集》出版座谈会于我校雁塔校区隆重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同步视频直播。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湖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内十余所高校80余名专家学者云端相聚,交流研讨。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郭建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陕西省哲学学会会长曹飞,陕西省政协常委、教育科技委员会主任董小龙,中国刑法学研究学会会长、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宇,西北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宋觉,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宗科,校党委书记孙国华、副校长王健、张荣刚参加座谈会。开幕式由校长范九利主持,闭幕式由副校长马朝琦主持。

孙国华致开幕词,他表示此次座谈会既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赵馥洁先生为人为学的敬重,也是对西北政法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他指出,我校哲学学科专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学科积淀,经过60余年的本科教育和40余年的研究生培养,形成了规范的哲学人才培养体系和基础厚实、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学科平台,在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价值哲学、关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突出的特色和优势。赵馥洁先生是我校哲学学科的首席专家,为学校事业发展尤其是哲学学科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开拓性的研究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建构了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理论体系和演变历史,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强调,此次座谈会的举办必将有力推动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的研究,促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

郭建树、魏长宝、曹飞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贺赵馥洁先生学术生涯总结性著述集成。

与会嘉宾董小龙、贾宇、宋觉、杨宗科先后致辞。大家一致认为赵馥洁先生是为师为学为人的大先生,耄耋之年,仍在一线孜孜矻矻的教书育人,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传承和创新是先生数十年的学术追求,这种高标准高要求高境界的治学态度催人奋进,发人深省。先生的谆谆教导和伟岸人格深刻激励和影响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令其受益良多表达了对先生崇高人格和为学术献身的无限敬意。

专题研讨两个环节分别由我校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刘进田,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原院长、三级教授张周志主持。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李德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国学院院长郭齐勇,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全国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陈新汉,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李宗桂,山西大学哲学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马俊峰,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孙伟平,湖北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江畅以及来自省内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宏波,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学智、林乐昌、丁为祥,西北大学教授张茂泽、谢阳举、魏冬、陈战峰,长安大学教授刘吉发等做了精彩的发言。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或结合与先生的交往情形自身阅读其文章心得体会,或对其学术思想、学术趣味和人格精神深入评析对其严谨扎实的治学精神和开阔博大的学术胸怀表达由衷钦佩,大家一致认为,赵馥洁先生不仅具有为人的君子风格和气象,同时还对中国传统哲学和价值论的研究以及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和弘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赵馥洁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和感悟。他感谢学校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陕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陕西省哲学学会为文集出版、座谈会举办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周到筹备工作,感谢与会专家、学者、领导、朋友精彩真切和深情意重的讲话和发言。同时他对在自己治学过程中,启发和鼓励过自己的很多价值哲学领域、中国哲学史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深忱的感谢。他通过回顾半个多世纪的治学历程,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想。他用突出主体性的价值哲学,为自已构筑了一个读书治学的精神家园;用中华传统人生智慧,磨励自己“淡泊明志”的价值态度。他表示,在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中的新发现,使自己感受到“乐在其中”的治学境界;哲学的反思性思维特征,使自己不断增强“自知之明”的学术自觉。

范九利致闭幕词,他总结了先生为人治学、教书育人的突出成就,称赞其为名副其实的“大先生”对与会专家、学者富有深度、广度和前瞻性的发言以及对学校事业发展全力支持表达了由衷感谢,并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康健

此次学术座谈会庆祝我校资深教授赵馥洁先生学术生涯总结性著述集成《赵馥洁文集》(8卷9册)为契机,以《赵馥洁文集》出版与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为主题,旨在以赵馥洁先生的学术生涯与思想进行深入研讨和发掘,阐发赵馥洁先生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以及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座谈会持续了将近4个半小时,会议讨论交流热烈、成果丰硕。作为我校八十五周年校庆系列重量级活动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供稿: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