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贺词

  • 2020年12月31日
  • 西北政法大学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新年的祝福!向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西北政法大学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体西法大人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以奋进之笔书写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篇章。

这一年,学校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不断坚定,“两个维护”更加有力。

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确保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按照全面过硬的要求,抓基层、打基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这一年,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红色文化育人特色鲜明,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评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教育部网站专题介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经验成效。开展战“疫”思政教育,举办法治文化系列活动,厚植家国情怀,弘扬法治精神,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得到切实提高。

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取得突破,法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哲学、新闻学、审计学等17个专业获评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召开学校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40条举措。新增1篇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比赛和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比赛等重大赛事活动中取得佳绩。

这一年,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经过多年奋斗,我校人权研究中心获批第三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实现我校国家级学科平台零的突破,成为国家在西北地区布局的第一个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也是此次获评的唯一地方高校。深入学习研究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法治学院、边疆治理研究院。

广大教师坚守学人使命,甘坐冷板凳,下得苦功夫,潜心钻研,做有价值学问,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4项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中著作《法律文化的数学解释》荣获一等奖,法学成果获奖位居全国前列。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冷门绝学专项1项。

这一年,学校高素质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突出政治导向、需求导向、实践导向、学科导向,着力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12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等人才项目。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来校调研,充分肯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特色。

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自觉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面对世所罕见的疫情,大家迎难而上、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学校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大、质量高、效果好的线上教学,确保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科学抗疫、依法抗疫咨政建言、贡献智慧。

这一年,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合作交流不断深化。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服务示范区首批共建单位。首次举办“一带一路”国家公务员培训班,启动“一带一路”国际教育项目“丝路空中课堂”。圆满举行第七届海峡两岸法律文化周。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陕鼓集团等15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委依法治省办法治建设研究中心、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在我校揭牌成立。积极服务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深入党政机关、工矿企业,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民法典、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讲工作,覆盖十余万人,多位教师宣讲民法典在百场以上。助力山阳县、铁王村脱贫攻坚,山阳县顺利脱贫摘帽,学校连续三年获评“双百工程”先进单位。

这一年,学校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争取政府专项3000余万元,完成雁塔校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15栋建筑旧貌换新颜。完成长安校区的环境整治与围墙改造,新增绿地4万余平方米。广大干部职工冲锋在前,守牢校园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精准落实疫情管控措施,维护了师生健康和校园稳定安全。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成为汇聚各界爱心、传递校友真情的重要纽带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2020年也是学校“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谋篇之年。“十三五”时期是学校事业发展最快、效益最好、质量最优的时期之一。五年来,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矢志追赶超越,奋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突破性、引领性成果。

五年来,学生结构不断优化、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硕士研究生年招生人数从2016年的844人增至2020年的1425人,增长68.8%;在校研究生人数从2315人增至3411人,增长47.3%博士研究生年招生人数从13人增至27人,培养规模从33人增至106人。到2020年,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首次达到14。本科招生在各地录取分数线连年攀升,2020年入选全国招生百强高校。

五年来,师资队伍结构取得历史性突破生师比由2016年的20.41降到2020年的15.71,专任教师博士化率由31.4%提升到49.5%。共获批省部级人才项目40余项,“长江学者”实现零的突破,晋升二、三级教授21人。百人获聘长安学者、长安青年学者、长安青年学术骨干等校内人才岗位。

五年来,学科建设守正创新、蓄势向上。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特色发展,设置了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管理学院、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军民融合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智慧法治研究院等新兴交叉学科平台。新增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交叉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法学学科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法学学科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评估为“B+”、哲学学科评估为“C”。学科攻坚计划深入推进,反映办学水平、学科实力和投入保障能力的多项指标取得历史性突破,2个一级学科和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省学位委员会评审。

五年来,科研创新和资政建言能力大幅提升。省部级以上研究机构由2个增长至11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1项。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00项,较“十二五”时期增加42%,实现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特别委托项目、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零的突破。省市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百余项研究成果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五年来,治理效能充分释放,服务保障坚强有力。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内控体系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建成长安校区五号教学楼、安全防范与视频侦查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对雁塔校区图书馆、三号教学楼等进行升级改造。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教职工齐心协力、不辞辛劳、苦干实干的结果,凝结着全校教职工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全体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发展定力,坚定必胜信心,以奋斗的姿态、改革的锐气、实干的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十四五”事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祝愿西北政法大学蓬勃兴旺,再创佳绩!

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党委书记  孙国华

西北政法大学

      杨宗科

20201231

相关新闻

  • 【西安日报】魏奇: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用典品读

    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用典品读 魏奇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引经据典,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让我们一起品读其中的金句及其背后的典故。 ——舍生取义,守望相助。成语“舍生取义”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中华民族自古热爱生命,更崇尚气节,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而受到敬仰。而“守望相助”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习近平主席回顾这一年发生的地震、洪水、干旱、山火等自然灾害和一些安全事故,让人揪心,令人难过,但一幕幕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的场景感人至深,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认为这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 ——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意思是正大刚直的气势。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浩然之气”对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出自北宋哲学家张载《正蒙·乾称篇》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后演变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指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千百年来面对苦难和危机,强者从不畏惧,而是敢于直面现实、接受挑战的人。只有识变求变应变,才能化危机为生机、危机化为转机。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出自苏轼的名篇《思治论》:“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苏轼提出成功者靠什么制胜这一千古难题并给出:“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的答案。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引申为“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鼓励大家用奋斗创造奇迹,缔造强大美好的明天的中国。“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彰显的是大国大党的自信,表达的是从容清醒的定力,传递的是埋头苦干的意志。 ——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此句由荀子《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化用而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同舟共济”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古时,济河水的湍急程度远胜于黄河,人们自然就把横渡济河当成了一件生命攸关的大事。后人把横渡济河时大家齐心协力紧密配合的精神归纳成“同舟共济”。习近平主席正是以此强调“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2023-01-03
  • 2023年新年贺词

    2023-01-01
  • 【西安日报】魏奇: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用典品读

    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用典品读 魏奇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2021年岁末,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引经据典,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学习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运用的典故,对我们在新征程上取得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 百折不挠,出自汉代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说的是两袖清风安贫乐道的桥玄凭着一股大无畏的精神,为官刚正,严于律己,无私无畏,敢于同权贵恶势力作斗争。现在形容意志坚强,屡受挫折而不屈服。矢志不渝,出自唐代房玄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表达立志不会改变,永远不变心的意思。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也用到了“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也正是有了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踔厉奋发,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中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中也提到:“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形容精神振作,意气风发。 笃行,源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表达忠贞不渝,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之意。习近平主席用“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表达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创造、一切奋斗、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这样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致广大而尽精微”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意思是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启迪我们干事业做工作要谋全局,方向要坚定,战略要得当,细节要把控好,只要做到既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落细落实、积微成著,就一定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的伟大征程上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坚毅前行。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意为百姓所忧虑的事情,正是我在思考的事情;百姓所期盼的事情,正是我要去做的事情。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从中国传统的“民为邦本”到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至上”,传递着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人民情怀,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 安澜,水波平静,比喻太平,语出《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天下安澜,比屋可封。”另一层含义是使河流安稳不泛滥。清朝冯桂芬《致李伯相书》中提到:“将来恐不能不出於河自河,漕自漕,河专主安澜,漕专主海运而后定。”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安澜既是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自然乐章,也是一曲“绿色低碳、高质高效”的发展乐章,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牢记和心怀“国之大者”的华美乐章,更是踏上新的赶考路必须扛起的使命担当。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20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