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陕西作家陈彦创作心得分享会举行

  • 2021年07月15日
  • 图书馆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7月14日下午,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陕西作家陈彦读书分享会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杨宗科校长出席并致辞,我校4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分享会由王健副校长主持。

杨宗科首先对陈彦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陈彦先生多部优秀作品及其在中国文坛的成就,并将陈彦先生作品中反映的奉献精神与西北政法大学治学精神相结合,勉励师生向陈彦先生学习要坚持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写底层生命状态、点亮普通人物身上的价值,坚守为民情怀,要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用创新创造服务人民。

陈彦先生以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为例,分享了自己对文学、法律与人道的理解,他认为文学是人学,法学也是人学,伟大的文学作品应该表现人道,法律也应该反映伟大的人道。同时,他回顾了《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喜剧》等作品的创作过程,并揭示了这些作品试图通过塑造、描述小人物的不同命运体现大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

王健在总结时指出,陈彦先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对人性的深刻体会,希望师生学习陈彦先生阅读经典与实地调研的创作经验,鼓励师生对时代、对社会、对生命有责任、有良知。

分享会浓厚的文学艺术氛围及思想交流让师生受益匪浅。这次活动不但使大家深入了解了作家构思创作一部作品的过程和心路历程,更激发了师生对文学、法学、人道的思考,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供稿:图书馆 摄影:朱风翔)

相关新闻

  • 实务导师大讲堂《广播剧实战创作谈》

    报告主题:实务导师大讲堂《广播剧实战创作谈》      报告人:殷满仓,高级记者、作家,编剧,电台总编辑,世界华文作家散文奖获得者。中宣部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评委,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举办单位:新闻传播学院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b408教室 报告时间:  2023年09月14日09:00至2023年09月14日11:00

    2023-09-14
  • 第十二届国际人道法暑期培训心得交流

    2023-07-29
  • 【学习心得】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10 月 17 日上午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百年奋斗形成的。百年党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也见证了我国从落后的传统农业大国走向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西方现代化道路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 其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目前,发达国家的全部人口加起来不过10亿人,而且这些国家的现代化,是经过了几百年工业化历程、消耗了大量资源、污染了环境换来的。我国有14亿多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用几十年时间整体迈入现代化,无论是难度、挑战都前所未有。因此,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一项繁重、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鲜明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我国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但是人均GDP刚过1万美元,2020年在世界上排第63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仍面临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和收入差距不平衡等难题。因此,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雄厚的物质支撑,也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协调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其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成果。这一系列新特征,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注入鲜明时代内涵。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综合,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其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念永不动摇。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顺应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一系列创新突破,为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注入了强劲动力,深刻影响世界现代化进程,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中国人自古以来爱好和平,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走出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贵 肖李华)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