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和硕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为马兰军博园“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揭牌

  • 2025年08月07日
  •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NaN
阅读

近日,我校与和硕县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和硕县举行。我校副校长张荣刚、和硕县人民政府县长明吉尔出席仪式并代表双方签约与揭牌。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研和调研合作、智库咨询、政治轮训、司法实践服务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高等教育与法治政府实务深度融合。同时,双方在马兰军博园设立“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助力提升游客国家安全意识。

此次校地合作协议的签订,将全面推进和拓宽我校与和硕县人民政府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校地合作交流的效率和质量,切实促进和硕县人民政府法治政府建设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创新与提升,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奠定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基础。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撰稿:李明 审核:李政敏)

相关新闻

  • 【中国社会科学网】王林: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

    用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维护和塑造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又极其抽象的概念,在关于文化的定义中,被引用最多和影响最为广泛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的定义:“文化是人们作为社会成员习得的复杂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和其他能力与习性。”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各种社会现象;文化是社会成员后天习得的;文化在性质上具有复杂性和整体性。国家安全文化兼具文化的共性和国家安全的特殊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笔者在本文中使用了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的表述,而没有使用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理论、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思想此类的表述,主要有以下两个理由:一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呼应,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用语上要保持一致;二是考虑到文化和理论、思想相比,文化的内涵更丰富,更具整体性和系统性,更能涵盖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的内容。 用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维护和塑造新时代的国家安全,要在理论上厘清二者的关系,搞清楚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和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是否有内在的契合性。 国家安全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历史延续性。虽然我国历史上的国家形态和当代的国家形态存在差别,但是国家安全问题却是每一个国家都要面对和解决的。例如,大禹通过“五服”制度建立的是天下国家,虽然它和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是存在区别的,但是都存在国家安全问题;以“封建”为统治方式的周王朝和以郡县制为统治方式的秦朝,以及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汉朝,统治方式虽然不同,但是国家安全问题都伴随着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始终;无论是中原王朝政权还是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也都面临着国家安全问题。这些都反映出国家安全问题在我国历史上的普遍性。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新时代国家安全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属于传统安全的范畴,我国古代王朝也都存在这些国家安全问题,每个王朝的统治者也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王朝的国家安全。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我国古代王朝还不存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这也反映出国家安全问题的发展性。 国家安全问题除了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历史延续性特征。国家安全问题特别是政治、军事、经济等传统国家安全问题,并不是某个朝代、某个时期特有的。前一个朝代或时期的国家安全问题,会影响到后一个朝代或时期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形成和解决。例如,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内外朝制度对明清时期的内阁和军机处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出政治安全问题的延续性。 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渊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渊源,不但在内容上决定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也从深层次上形塑了其精神品质和理论品格。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渊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一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内容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中找到原型,另一部分则是为了和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更加契合,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但是治国理念、安全文化并不能直接指导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而是会给我国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产生以下启示:一是要依据国内外安全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政策和理论,从“新安全观”到“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对国家安全问题深化认识的结果,以及“发展”和“安全”关系的适时调整,也反映出国家安全理论的发展变化性。二是可以抽象出更高理念层面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可以发挥对新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指导作用。 由于历史时空的转换,维护国家安全的背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需要一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在提炼、归纳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面临的机遇与问题、原则与内容、遵循的规律、机制与途径、价值及新时代发展趋势等。通过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找到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之间的内在契合性,抵制和批驳国家安全思想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也为新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实践提供历史借鉴。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要高度重视国家安全问题,通过维护和塑造新时代的国家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稳定的国内外安全环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国家安全文化,挖掘、提炼、总结、传承、发展这些优秀的国家安全文化,对维护和塑造新时代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不但可以为新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供精神内涵上的指引,还可以为新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供方法论上的具体指导。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的研究力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网】王林: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https://www.cssn.cn/gjaqx/202508/t20250807_5909742.shtml

    2025-08-07
  • 关于我校宋一明同学跨校参加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工智能+”应用赛项目的公示

    我校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2021级学生宋一明(学号:202111040207)参与的中央财经大学项目《刑侦日记——泛迭代视域下NeRF技术领航无界限 AI 侦查》,拟推荐为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工智能+”应用赛参赛作品。根据组委会要求,现将参赛作品信息予以公示,具体信息如下: 公示期自2025年7月31日至8月3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向共青团西北政法大学委员会反映。 联系电话:029-88182239;邮箱:xbzftw@126.com 共青团西北政法大学委员会 2025年7月31日

    2025-07-31
  • 我校召开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26年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线上推进会

    7月30日,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我校召开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简称留基委)2026年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线上推进会。副校长张荣刚出席,各相关学院负责同志参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陈梦琦主持会议并进行答疑。 张荣刚提出三项核心部署:第一,学院须强化主体责任与优势整合,深度梳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研究的课题基础、师资力量及国际合作网络,将学术资源转化为申报核心竞争力;第二,严格遵循课题导向原则提升内容质量,细化调研设计、成果预期及研修计划,通过预审机制保障“课题-研究-派出”逻辑链的严谨性与可行性;第三,建立协同推进长效机制,高效利用国家资源支持师生赴高水平平台研修,通过三年周期夯实合作基础、促进成果反哺学科建设,为学校国际化战略升级提供持续动能。 留基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旨在加快培养和储备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人才,可通过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等选派类别派出师生赴国外合作院校研修学习。项目采取各单位向留基委申报项目,留基委组织专家评审并确定资助项目,项目单位选拔推荐人选,经留基委审核录取后派出的模式实施。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王梦琳 审核:陈梦琦)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