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 2022年11月17日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陆航) 11月16日,西北政法大学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座谈会。与会人员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肖道远主持会议。

为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孙国华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判断、新观点和新部署,对未来一个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安排部署,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全校上下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融入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校各级党组织、各单位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按照校党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做到学思悟贯通、知信行统一;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完善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形式及内容,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明晰“双一流”建设和法学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和阶段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要发挥好在服务法治陕西建设中的重要智库作用,切实把科学思想转化为法治建设的实际成效。构建常态化法治宣讲工作机制,开展专业化、系统化、常态化宣讲与培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要提高学校各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工作能力,构建完备统一的制度体系,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在发言中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法治建设进行专章论述、专门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坚定决心,对法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促进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强调,要在深化学习上下功夫。要认真读原文、悟原理,引导师生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要在推动法治人才培养上出实招。抓好学校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实施意见、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要在推动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上再提升。用好高校协同研究机制,积极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工作,产出具有学校标识度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融入秦创原建设,拓宽资政建言渠道,在服务法治国家、法治陕西建设上取得更大成就。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西北政法大学法治陕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周户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中国特色法治政府发展”为题发言。他表示,我国宪制架构中的政府角色及其职能定位是中国特色法治政府的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指明了法治政府的重要地位。“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中,依法行政构成了其中重要一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中,法治政府是主体工程和重点任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国方针中,严格执法属于格局之一;依法行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他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的中国特色法治政府建设的理论应当是法治政府与政府法治的有机统一,这一理论确立和构建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建立了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模式”相契合的“一规划两纲要”法治建设轨道,明确了“梯次构建、压茬推进”的法治政府建设的周期、中期与长期目标;构建了示范创建和责任落实督察的法治政府建设举措;确立了各级党组织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主体,各级政府机关是法治政府建设的责任主体。

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院长陈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重要论断的时代价值”为题发言。作为世界著名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意识和法律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薪火相传的有形载体。先民重视立法、强调发挥成文法的行为规制功能,使中华法系具有浓郁的法典文明的特征。陈玺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在对中华法系之法典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院长舒洪水围绕“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题发言。他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发展问题多元交织,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维护国家安全,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了专门部署,指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特别强调“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其中,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是五大体系的基础支撑,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宪法+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具体领域专门性立法+散布于各部门法或单行法中有关国家安全的规定”为核心的四级国家安全法律体系,成为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根基。新时期,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需在此基础之上,立好国家安全法律之“规”,夯实国家安全实施之“基”,紧扣国家安全教育之“要”,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西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围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为题发言。2020年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涉外法治理念,提出“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十九届五中全会、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会议和文件当中均提出要加强涉外领域立法、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和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这一历程体现出我们党对加强涉外法治体系构建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入,体现出中国特色涉外法治体系建设是兼具连贯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涉外法治建设不断发展,涉外法治实践循序渐进,涉外法治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领域拓宽、研究问题深入、研究内容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涉外法治体系化工作在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体系建设,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着手。宏观层面,需要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新,提出总体思路和建议。微观层面,需要加强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完善并落实具体措施,不断丰富对外斗争的法律“工具箱”。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常安、经济法学院院长倪楠分别以“以法律治国理政,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以‘三个坚持’深入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题作交流发言。行政法学院2020级研究生李承霖、经济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贵元围绕青年学生如何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德法兼修、成长成才作交流发言。

相关新闻

  • 公安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议

    9月25日,公安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资料室召开学习会议。学院领导班子、党委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李永宁主持。 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和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精神,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和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会人员围绕相关学习内容交流了学习体会。 会议认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始终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强优势学科,培育特色专业,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紧抓作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力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要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学院发展建设和学生工作当中,凝聚全院师生合力,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学生一站式社区建设,引领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勤奋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奋斗,将个人青春韶华奉献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 (供稿:公安学院)

    2023-10-01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

    9月22日下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全体行政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寇汉军主持。 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和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精神,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和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办公厅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学习了中央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精神,学习了全省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及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传达了学校法治工作会议精神。 会议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在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加强师德建设,自觉坚守精神家园、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 会议认为,办公室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坚持守正创新,落实政治责任,力戒形式主义,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主题教育,融合推进各项重点措施,把立行立改和常态长效衔接起来,建章立制,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全院师生要学法懂法,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思维,为我校成功创建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作出贡献。 (供稿: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2023-09-28
  • 【中国社会科学网】法学教育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召开

    法学教育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乌鲁木齐讯(记者 陆航 通讯员 宋鸿雁)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加快建设高质量法学教育体系。9月23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昆仑校区举行。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朝琦、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彤同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法律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围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核心议题,聚焦如何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力量。论坛分为开幕式与颁奖仪式、主旨报告与主题报告、分论坛报告、总结与闭幕式几个环节。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彭无情教授主持开幕式,西北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宋觉研究员主持论坛主旨发言。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以法治促进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陈彤在致辞中介绍,2023年8月,西北政法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新疆师范大学法学教育开启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模式。法治建设最终要服务于中国实际,要基于中国实践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治人才的价值在于实践。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以边疆治理为学科凝聚点,统筹多学科发展优势,推进哲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交叉融合,为新时代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开启新时代教育强国新征程擘画了新的蓝图,也为我国法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马朝琦表示,本次专题研讨会旨在助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基础研究,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西北政法大学强化使命担当,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自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探索挖掘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的内在关联。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传承红色基因。二是主动服务需求,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三是加强法学教育研究,推动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理念更新。 现代化国家必定是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国家治理必须走向法治化。西北政法大学教授严存生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涅槃”的主旨报告中提出,法治与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国情、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法治道路必然不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就决定了必须要走中国自己的法治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我国法治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21世纪中国法治进程面临的重大课题,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中国法治实践出发,切实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基础研究。这既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也是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法治保障的体现。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一套全局性、系统性的规范体系,才能解决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坤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其中《意见》是专门的体系化指导意见。《意见》将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一体化推进,为进一步推进法学院校治理体系变革、法学教育体系改革、法学理论革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法学院校是开展法学教育与理论研究的主阵地。当前,高校要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法治实践有机结合,推进院校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社会服务的统一,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 二十余年来,法学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由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发展历程。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支撑高质量的法学教育和高层次的法治人才。同样,只有提升法学教育与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夯实法学理论研究基础。 论坛第二单元主题发言,由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法学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闫亚林,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汪怿主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泮伟江,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彭中礼,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教授冯卫国,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茹克娅·霍加,西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攀,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唐士亚,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刘学文,分别做“法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优化研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视域下司法警校法学教学改革探析”“法律硕士教育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有效衔接机制研究”“法学本科课程教学发生机制”“论数据法教学的三重思维体系构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新境界、新思维与新方法”的主题报告。 合格的法治人才一定是牢牢掌握了基础理论、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或从实践中生成理论的专业性人才。近年来,我国频繁深入参与国际事务,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地位更加重要,对法治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完善涉外法学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法、国别法的涉外法治紧缺人才,既关乎我国在国际经贸相关市场主体利益的维护,也关乎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捍卫。在分组讨论中,众多与会学者围绕如何更快更好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熟悉中国国情又了解国际发展,坚持中国立场又具有国际视野,既能够对中国法治实践需求作出回应,又通晓国际规则、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利益、运用国际法律规则推动全球治理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展开研讨。 本次论坛由西北政法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主办,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和《法学教育研究》编辑部承办。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