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等】孙江:守责担当 纵深融合——从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说起

  • 2020年04月23日
  • 人民网等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陕西日报》出版的3月25日头版及特刊

  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陕西日报》创刊80年来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陕西日报》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这既是对《陕西日报》在党报宣传事业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做出的肯定,也是对各级新闻舆论战线如何在信息时代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守责担当作出的重要指引。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拉近距离

  “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早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便明确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的现状,要求“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

  2014年8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会议最终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媒体融合是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融合发展,使我们的主流媒体科学运用先进传播技术,增强信息生产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声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2014年也由此成为国内媒体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媒体融合元年”。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针对广大群众高度依赖互联网的现实,主流媒体与其让群众“到我这儿来”,不如“到群众中去”,把阵地放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端,“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短视频、H5、动漫、网络直播等传播主流价值观,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从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时光博物馆”、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有间国潮馆”等新媒体产品,迅速成为爆款,赢得广泛认可。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5G技术的兴起与应用进一步使互联网应用突破了网络带宽的天花板,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让融合媒体内容呈现成为信息消费的主流形式。

  当下更需要媒体创新

  新的传播渠道带来新的舆论生态,也带来新的媒体格局。面对传统媒体日益削弱的话语权,主流意识形态如果不能拥有广泛的受众,正确的舆论导向与正面的思想宣传将成为空中楼阁。在信息社会日益加速的当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不仅对如何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增强人们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构建当代中国良性社会秩序指明了方向,也给主流媒体坚守和继续扩大国家思想文化阵地一个声动天下的号角。

  做好宣传工作,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需要创新。而任何创新,都需要牢牢把握和坚持“人民中心论”。目前,我国媒体融合已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报、网、端、微、屏”多种形式融合发展的全媒体成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传播的主力军,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技术的变化,助推了全媒体向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衍进的步伐。

  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首先要实现新技术的推广与全媒体传播应用的深度结合,要用先进的科技发展成果服务广大受众的认知,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最优化;其次是要丰富传播形式,结合受众观念形成的规律,探索形式的创新,实现多种传播平台的互融互通、优势互补;再次要实现保持自身特色的协同融合,要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各自的发展优势,要加强对各种媒体的管理,在发挥其自身特长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协同协作,形成全方位、全天候、多层次、立体化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的重要指示,再次强调了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正是期望《陕西日报》顺应改革的大势,插上科技的翅膀,占据舆论引领、思想引导、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谁能顺应大势引领全媒体时代,谁就把握了战略主动。只有通过媒体传播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的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取得明显提高,才能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陕西日报》一定会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设成为根深、魂壮、身正、力强的主流媒体,发挥服务大局、凝聚共识的作用,传播、回应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孙江)

相关链接: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20/0422/c40606-31682659.html

http://www.sxxc.gov.cn/content/2020-04/22/content_16217247.htm

http://www.zgjx.cn/2020-04/21/c_138994495.htm

相关新闻

  • 【人民网】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很荣幸能作为学员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感谢西北政法大学和灵武市人民政府为我们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研修班既解决了我们的工学矛盾问题,又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增长本领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遇,让我们实现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学员孟祥玉激动地说。 仪式现场图片。灵武市委组织部供图 10月8日,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开学典礼暨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灵武市召开,全市150名党政人才参加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上,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代表学校致辞,并与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 据了解,此次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通过免试审核入学面向灵武市共招收60名学员,学制二年,学员周末在灵武市上课,符合条件的在职人员可报销不低于80%的学费。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开设前沿专题讲座、实时热点讨论等实用性课程,提升学员综合能力。同时,完成研修班规定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员可获得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班结业证书,其中符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可申请西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 在揭牌仪式上,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主任、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李集合简要介绍西北政法大学人才培养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点,以及培训中心的创建和发展情况。同时表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将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效能,充分彰显和发挥名校的优势,努力对接社会产业、行业和岗位的需要,用心用情做好在职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相关工作。 据悉,该培训基地是由西北政法大学联合灵武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推动校地人才共享共育共赢,今年6月,灵武市人民政府主动与西北政法大学签订《校地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交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双方合作发展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近年来,灵武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产业最前端、科技最前沿、经济主战场、民生大需求,借力“外脑”、增强“内功”,引进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业界翘楚,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宁夏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人才团队42个,招引急需紧缺人才351名。同时,灵武市还通过实施灵武籍学子“引凤归巢”行动,建立在外学子信息库和常态化联系机制,聘任10名重点高校优秀大学生为校园招才大使,旨在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此次揭牌仪式的举行,充分彰显了灵武市委、市人民政府与西北政法大学深化校地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的决心和信心,灵武市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干部学历提升、人才交流、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合作,为灵武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力,共同谱写校地合作共赢新篇章!”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灵武市委组织部)

    2023-10-09
  • 校党委会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9月21日,校党委会在长安校区召开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主题教育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学习省委书记赵一德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校党委书记孙国华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与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融入主题教育成果深化转化,融入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要扎实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做强优势学科,促进学科建设内涵发展。 会议要求,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持续深入强化理论武装,做到吃透精神实质、把握实践要求、抓好贯彻落实。要突出重点,抓好调研成果转化、问题整改和建章立制工作,把学校主题教育探索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等长效机制,巩固扩大主题教育的成果,把主题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的重要贡献,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首次深刻阐释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为进一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做好宣传教育,引导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结合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解决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矛盾问题,为教师干事创业、成长发展创造更佳环境和更优平台。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好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动学校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要突出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突出忠诚干净担当,健全干部工作体系,持续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要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多元化招才引才用才,优化人才服务。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造示范亮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打造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供稿:党政办公室)

    2023-09-22
  • 【铜川日报】我校参与主办的第十一届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在铜川举办 校长范九利致辞

    本报讯 (记者 陈娜)9月19日,由陕西省法学会、甘肃省法学会、西北政法大学主办,铜川市委政法委员会、铜川市法学会承办的第十一届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在我市举办。 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刘丽,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一级巡视员肖育斌,陕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秘书长牛克俭,甘肃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甘肃省法学会副会长焦盛荣,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陕西省法学会副会长范九利分别致辞,陕西省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王凯华宣读表彰决定,省司法厅二级巡视员梁云波出席。 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曹全虎主持开幕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段林荣,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鹏,市政协副主席王红侠,市法院院长田鹤城,市检察院检察长毛朝霞出席。 刘丽在致辞中介绍了我市的基本概况、产业发展等,她说,举办“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必将进一步密切法治交流合作、促进法学法律工作整体跃升,希望铜川的领导干部、法学法律工作者要珍惜此次难得机会,多学习、多请教、多探讨,进一步提升我市法学理论研究水平和法治工作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铜川、平安铜川贡献智慧和力量。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领导嘉宾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多提宝贵的意见建议,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铜川实践。 肖育斌指出,经过陕甘两省法学会11年来的共同努力,“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已发展成为规范化、常态化的研究平台、交流平台和合作平台,为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陕甘两省法学会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创造新经验,确保论坛机制化建设更加完善、创新性发展具有更大空间,在区域社会法治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真正成为两省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弘扬照金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主题,共征集论文447篇,经专家评审组评审,65篇论文分别获得特、一、二、三等奖;8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活动分主论坛和分论坛两个环节,分别邀请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和主题发言。 “关中—天水经济区法治论坛”各成员城市、观察员城市以及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河南省三门峡市有关领导、陕西省有关高校法学法律专家和学者参加。

    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