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忘了:法律面前权力不能傲慢——华商报深度报道西法大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

  • 2008年11月28日
  • 华商报 2008-11-27 A11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本报记者 江雪

在陈水扁贪腐案中,司法机关能否真正独立办案?陈水扁被抓是台湾民主逐步成熟的表现吗?在一个民主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社会,司法怎样摆脱行政的驯化?“政治献金”和贪污款如何区别?马英九会立法限制“总统”权力吗?

112223日,“2008年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这个旨在增进两岸交流、促进两岸国际私法研究的研讨会,今年已举办到了第四届。除了来自大陆法学界的专家学者,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台湾的15名法律专家参加,他们中有台湾法律学界资深的学者,还有台湾的法官。适值陈水扁贪腐案“爆发”,台湾法律学家们的观点也自然备受关注。

如一场亘古未有的大戏,伴随着陈水扁贪腐案的“引爆”及进展,台湾,正上演着一出民主与法治的“悲喜剧”。无论有人如何批评台湾民主的脆弱以及种种乱象,这次,是台湾民众第一次把卸任的地区“最高领导人”送进了囚笼。这是台湾政党轮替以来民主逐步成熟的表现吗?审判陈水扁,台湾司法能否真正压倒行政的权威、展示人们对法治真正独立的期许?近日,借“2008年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的机会,本报记者采访了来自台湾的部分法学专家,倾听他们的声音,并期由此增进对台湾地区社会法治、民主状况的了解。

卸任“总统”被抓体现了司法威信 也给了台湾一次“秀民主”的机会

记者:此次陈水扁被抓,台湾司法的声望在民众中是不是有所提升?会有一次公开透明的审判等着他吗?

马汉宝:的确是这样。在台湾也是第一次,卸任的“总统”犯了罪被抓了起来,也算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过去当然也有贪污,但他这次是太明显了。审判应该是公开的,但如今有一些证据还不能公开。

记者:有人认为,陈水扁能在卸任后被收押是台湾民主的一个进步,是这样吗?

马汉宝:应该是的。民主离不开法治,民主首先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卸任的“总统”犯罪,能被抓起来,严格按照法律办,还是很不容易的。司法的威信也体现出来了。当然媒体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他在里边洗热水澡,也会有人批评呢。

陈荣传:这次陈水扁案至少给了台湾一个机会,真正“秀”一把民主。把他推上“总统”位置的这个民主制度,原来也会把他送进囚笼。

记者:台湾有位叫李子春的检察官,他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检察官,却敢在陈水扁任期内给其发传票。在陈水扁案中,检察官能做到独立办案吗?制度能保障这种独立吗?

陈荣传:对我来说,台湾的司法始终是值得期待的。我想存在的问题倒不是司法是否独立,而是在独立的架构里,法官、检察官能否受到合理的制约。因为如果司法独立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擅权”的问题。法律人在台湾的这种氛围和教育中,会不会有英雄主义,使司法受到个人主义的影响?我反倒是担忧这个。

法官素质高待遇好 但如果犯错一切都玩完

记者:台湾的“大法官会议”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

刘铁铮:台湾最高司法机关为“司法院”,“司法院”系统内有“大法官”、“最高法院”,以及所属的“高等法院”与“地方法院”、“行政法院”及“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其中“大法官会议”是负责解释“宪法”并统一解释法律与命令的。“大法官会议”其实有“宪法法院”的含义,做的是“违宪审查”的工作。大法官并不直接审理民刑事案件,但如果有人认为判决适用的法律“违宪”,就可以要求“大法官会议”作出解释。

记者:大法官是完全独立地审查法律或命令是否“违宪”吗?

刘铁铮:应该是独立的。大法官的认定过程是很严格的,要“总统”提名、“监察院”同意,当然在解释的过程中,大法官们会见仁见智,最后是以多数意见作出解释。现在收到的申请是比过去多了,因为议员可以申请,政府机关也可以申请,但现在申请最多的来源是人民。每年接受的申请会有近千件,但一年受理的可能也就30多起。

记者:法官是很荣耀的职业吗?

刘铁铮:是的。因为要得到法官的资格非常难。法官都是大学毕业,素质要求很高,另外也都是终身制,要做到65岁,愿意退休才退休,而且待遇也很好,是公务员中最高的。检察官参照法官,也因为能独立,得到大家尊敬,所以法官都很敬业。这次来参加会议的3名法官,都取得了博士学位。在台湾,至少有一半法官有硕士学位。当然少数害群之马也有,但监督的体制也比较完善。如果一旦判刑确定,他们所有的待遇保障就都没有了。

记者:那么,人或者制度哪个更重要?在陈水扁案中呢?

刘铁铮:其实都重要。在法官的养成阶段,就要告诉他法官的品德要求,如果稍微有一点错,一切待遇保障都没有了。的确,过去很多人对司法体系不是很信任,也有一些作奸犯科的逃掉了。很多人怀疑有人“放水”。其实,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这样的,但经过十多年下来,现在的法官会有使命感。舆论监督的力量也很大,可以报道任何事情,所以他们都很小心了。

记者:那么,司法的独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刘铁铮:是啊。这是十多年慢慢养成的一个结果。如今司法的预算都是独立的,“监察院”也不能增减。因为有制度上的保障和舆论监督,法官和检察官都不敢、也不需要去作奸犯科。而且因为言论自由,媒体关注得更多,虽然媒体有时也会冤枉人,但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

“冲撞”不合理的制度 法律人力量越来越强大

记者:在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的前后,台湾社会也有一个历史的转型期,当时法律人是如何做的?

刘铁铮:在这样的一个时期,法律人当然应该主持公道,社会有不公平的事情,他们应该挺身而出。对政府有滥权的地方,他们也应该来辩护,并使得司法公平、快速地审判。这是社会进步必须要做的事情。当时在台湾,也有很多的社会团体为弱势者讲话、为环保讲话的。

陈荣传: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法律人开始持续地冲撞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念法律的人也开始出头,作为政治的精英来讲话。而台湾在日本占领的时期,人们都认为念法律没有用,那个时候都去学医了。到后来,在“解除戒严”前就开始了,念法律的人会去冲撞制度,因为念法律的人有权利意识,要保护自己,要为弱势者说话,后来力量就越来越强大。

记者:台湾的法官、检察官选拔是个什么样的制度?法律教育呢?

陈荣传:在台湾,法律还是人文学科中最热门的。读法律的都是青年中的精英,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台北大学的法律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每年共有大约600人毕业。而全台湾每年会有大约100人考取司法官。在律师考试中,录取名额是参考人员的8%,以今年为例,有6000多人考试,录取了494人。这个考试还是很公平的,比如我也是“考试院”的典试委员会的委员,我会很公正地去做,不会和学生打招呼,是我出题什么的。

我们做法学老师的,也会时时问学生,当初你们为什么会学法律?只要他们心里有一些民主的种子、法治的种子,社会就能更好地进步。

“扁案”表明了政治并不能驯化司法

记者:在台湾,“总统”礼遇有哪些?陈水扁会不会因为被判刑失去“礼遇”?

陈荣传:根据台湾相关的条例,“卸任总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停止礼遇:包括再任有给(有薪水)公职;犯内乱、外患、贪污罪经判刑确定的;失去“国籍”;移居国外定居。所以,如果陈水扁被判罪确定,肯定会失去相关礼遇:受邀参加“国家”大典,按月得到新台币25万元礼遇金;得到每年大约新台币800万元的处理事务人员、司机、办公人员费用(逐年递减至500万元);保健医疗;安全护卫812人(必要时还可以加派)等。

记者:对陈水扁最长的羁押期限是4个月,如果4个月结束,而案子还未审理完,会如何?

陈荣传:台湾在早先时候,检察官就能决定羁押一个人,但后来有人提请“大法官会议”解释,认为这是“违宪”的,于是第392号大法官解释令改为“羁押一个人必须由检察官提请法官来决定”。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陈水扁案在侦查中最长的羁押期限是4个月,真正审理的时间会更长,但即使解除羁押,他还会受到一定的人身限制。

记者:陈水扁会因绝食而被交保 (类似于取保候审)吗?

陈荣传:如果会的话,那人人都可能会这样做的。现在看来不大可能。

记者:政治一直试图驯化司法,此次,政治会压倒司法吗?陈水扁一直试图把案子朝政治事件、政治迫害上引,能实现吗?

陈荣传:应该不会的。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信赖的感觉。正是因为这些年来,司法的独立渐渐不再是问题,才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去加入司法的队伍,并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司法能吸引更多的精英去加入。如果司法不独立,年轻人也就不会“玩”了。而没有年轻人,台湾的司法就会少了一大块。

民主机制应该能防止权力被滥用

记者:台湾有“政治献金”一说,此次吴淑珍也辩称所谓贪污款是政治献金,请问二者有何不同?

陈荣传:台湾过去对“政治献金”没有太多限制,现在已经有了。因为选举会花钱,所以选举也可以接受捐款,以“选总统”为例,现在的限制是如果个人捐给候选人,最多只能捐10万,如果捐赠给政党,最多可捐30万。如果是企业捐,给候选人最多能捐100万元,对政党最多捐300万元。

政治献金当然和贪污不一样,因为贪污的是公款,“政治献金”基本上还是私款,但可以做政治上的解读。如果以在政策上“放水”做条件,而做出捐款约定,这肯定是有问题的。陈水扁案中,如果那些钱的确是选举没有用完的,那还可以说是“靠选举赚钱”,但如果把公款比如“国务机要费”、或者“外交费”纳入个人腰包,那就只能是贪污了。

记者:有人议论说陈水扁“出事”,有一个原因是“总统”权力的架构有问题,马英九会不会就限制“总统”权力等方面做出一些努力,以防范此类事情的发生?

陈荣传:这个没法去预测。但我觉得,其实民主机制应该是能防止这些问题发生的。所以我们会再三地说权力不能被滥用、权力不能傲慢,可陈水扁忘了。陈水扁对所有的政治人物都是一个最大的警示。陈水扁能在卸任后被揪出来,其实也是因为有这个民主的机制。至于说限制,毕竟他此前的职务是选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选的时候你要承担多么大的期待!就像这次马英九当选,也是承担着人民太多的期待,这是不能忽视的。所以陈水扁的问题应该还是人的问题,不是机制的问题。

相关新闻

  • 王瀚、孙尚鸿教授应邀参加2023年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

    9月23日,由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和台湾地区国际私法研究会共同主办,上海政法学院与上海高校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承办,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协办的2023年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政法学院举行。此次会议共有来自海峡两岸20多所高校的近40位知名国际私法学者以及涉外私法实务界的律师和仲裁员参加。 我校国际法学科带头人、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王瀚教授和国际法学院国际私法研究所所长孙尚鸿教授应邀参加会议。王瀚教授主持了议题一“国际私法的立法问题”交流讨论,并在议题四“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新发展”作专题发言,孙尚鸿教授在议题三“冲突法特别规则的司法实践问题”担任评论人。 (供稿:国际法学院)

    2023-09-28
  • 【中国社会科学网】法学教育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召开

    法学教育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乌鲁木齐讯(记者 陆航 通讯员 宋鸿雁)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加快建设高质量法学教育体系。9月23日,“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昆仑校区举行。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朝琦、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彤同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法律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围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核心议题,聚焦如何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贡献力量。论坛分为开幕式与颁奖仪式、主旨报告与主题报告、分论坛报告、总结与闭幕式几个环节。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彭无情教授主持开幕式,西北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宋觉研究员主持论坛主旨发言。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以法治促进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陈彤在致辞中介绍,2023年8月,西北政法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新疆师范大学法学教育开启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模式。法治建设最终要服务于中国实际,要基于中国实践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治人才的价值在于实践。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以边疆治理为学科凝聚点,统筹多学科发展优势,推进哲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交叉融合,为新时代边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开启新时代教育强国新征程擘画了新的蓝图,也为我国法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马朝琦表示,本次专题研讨会旨在助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基础研究,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西北政法大学强化使命担当,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自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探索挖掘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的内在关联。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传承红色基因。二是主动服务需求,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三是加强法学教育研究,推动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理念更新。 现代化国家必定是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国家治理必须走向法治化。西北政法大学教授严存生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涅槃”的主旨报告中提出,法治与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国情、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法治道路必然不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就决定了必须要走中国自己的法治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我国法治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21世纪中国法治进程面临的重大课题,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中国法治实践出发,切实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基础研究。这既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也是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法治保障的体现。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一套全局性、系统性的规范体系,才能解决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坤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其中《意见》是专门的体系化指导意见。《意见》将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一体化推进,为进一步推进法学院校治理体系变革、法学教育体系改革、法学理论革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法学院校是开展法学教育与理论研究的主阵地。当前,高校要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与中国法治实践有机结合,推进院校发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社会服务的统一,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 二十余年来,法学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由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发展历程。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支撑高质量的法学教育和高层次的法治人才。同样,只有提升法学教育与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夯实法学理论研究基础。 论坛第二单元主题发言,由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法学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闫亚林,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汪怿主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泮伟江,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彭中礼,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教授冯卫国,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茹克娅·霍加,西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攀,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唐士亚,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刘学文,分别做“法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优化研究”“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视域下司法警校法学教学改革探析”“法律硕士教育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有效衔接机制研究”“法学本科课程教学发生机制”“论数据法教学的三重思维体系构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新境界、新思维与新方法”的主题报告。 合格的法治人才一定是牢牢掌握了基础理论、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或从实践中生成理论的专业性人才。近年来,我国频繁深入参与国际事务,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地位更加重要,对法治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完善涉外法学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法、国别法的涉外法治紧缺人才,既关乎我国在国际经贸相关市场主体利益的维护,也关乎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捍卫。在分组讨论中,众多与会学者围绕如何更快更好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熟悉中国国情又了解国际发展,坚持中国立场又具有国际视野,既能够对中国法治实践需求作出回应,又通晓国际规则、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国家利益、运用国际法律规则推动全球治理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展开研讨。 本次论坛由西北政法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主办,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和《法学教育研究》编辑部承办。

    2023-09-27
  • 我校主办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9月23日,我校和新疆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我校高等教育研究所和《法学教育研究》编辑部承办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法学教育”学术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七届专题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昆仑校区举行。新疆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彤、我校副校长马朝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彭无情主持。 陈彤在致辞中介绍了新疆师范大学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成就。表示学校以边疆治理为学科凝聚点,统筹多学科发展优势,推进哲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交叉融合,为新时代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马朝琦表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开启新时代教育强国新征程擘画了新的蓝图,也为我国法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西北政法大学强化使命担当: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传承红色基因。二是主动服务需求,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三是加强法学教育研究,推动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理念更新。 主旨发言环节由我校原党委书记、研究员宋觉主持。我校教授严存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坤轮分别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涅聚”“《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解读”主旨发言。 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广州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次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供稿:高等教育研究所)

    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