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和人民的好儿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专题报道西北政法大学优秀毕业生李德林事迹

  • 2009年04月28日
  •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祖国和人民的好儿子——记兰州军区某旅优秀藏族大学生干部李德林

本报记者 袁建达 江 山  新华社记者 樊永强 《 人民日报 》( 2009年4月28日 01 版)

  一个平凡人的青春,可以放射出多少光芒?一名大学生的从军路,可以书写多少辉煌?

  短短8年,从高原牧区青年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从普通地方大学生成长为部队优秀基层带兵人——兰州军区某旅藏族大学生干部李德林的绿色档案中,记录下他献身使命的闪光足迹——

  当指导员,所带连队连续3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任教导员,所在营被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营”、“先进营党委”,荣立集体三等功;参加军区基层政工干部比武勇夺桂冠,被总部表彰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今年春天,军委领导在西北部队考察时,专门接见了李德林,称赞他是祖国的好儿子、藏族人民的好儿子。

  “理论装在心上,就像翅膀长在身上”

  2001年初夏,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生李德林把生平第一份求职简历投向了军营。

  放弃律师事务所的高薪聘请,放弃所学专业的诱人前景,李德林终于圆了萦绕心头多年的从军梦。

  李德林的家乡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的日月山下。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农奴。爷爷奶奶一生养育了13个孩子,前面12个子女都在饥寒交迫中夭折,只有阿爸一人长大成人。

  “金珠玛米”的到来,给他家带来了房子、草场和土地,让幸福生活的阳光照进这个饱受苦难的家庭。

  在组织培育下,阿爸18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还担任了家乡的村委会主任。

  7岁时,李德林丢下手中的羊鞭,免费入读学堂。阿爸反复叮嘱:“安玛(李德林的藏族乳名)将来有本事了,可要懂得报恩!”

  上学的日子里,李德林一次次感受着家乡发生的巨变:村村通了柏油路,土坯房变成了四合院,政府取消了农业税,人人有了医疗保险……

  “雪山再高也有顶,江河再长也有源。在我心中,爱党报国天经地义!”《献身国防志愿书》上,李德林这样袒露心声。入伍第二年,李德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理论装在心上,就像翅膀长在身上。”2007年底,李德林向旅党委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针对不同人员,区分不同层次,围绕重点难点,深入宣讲十七大精神。建议很快被采纳。

  李德林梳理出官兵关注的38个热点问题,编写了20多份辅导提纲,带领由11名大学生理论骨干组成的宣讲团,历时3个月,在全旅巡回宣讲26场。

  2008年3月,部分藏族群众聚居区发生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李德林动员全旅藏族战士主动劝导家人亲友认清事实真相,维护社会稳定。

  短短一周,全旅21名藏族官兵就寄出信件97封、打出电话200多个,收到了“一人影响一家,一家带动十邻”的积极效果。

  每次回乡休假、外出驻训,宣传科学理论成了李德林的“必修课”。几年来,他义务宣讲30多场,听众达1000多人次。

  作为藏族人民的儿子,李德林对家乡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先后资助两名辍学儿童重返校园,和6位孤寡老人认了亲戚。

  “所谓成功,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了一次”

  2007年10月,在军区“四会”政治教员授课比武赛场上,一堂名为《我离成才有多远》的政治教育课,征服了全场。

  走上最高领奖台,李德林激动难抑。对于这位当年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藏族干部来说,成才曾经离他是多么遥远!

  初入军营,李德林也曾败走麦城:5公里武装越野,跑不到一半就晕倒在地,被抬上收容车;第一次给官兵讲话,因心慌说错,引得台下哄堂大笑……

  从期望的顶点落入失望的谷底,李德林一遍一遍扪心自问:“难道当初的选择错了吗?难道自己在部队真的一无用处?”

  苦闷彷徨中,李德林溜过号,甚至连“‘破罐子破摔’的心都有了”。

  部队在高寒缺氧、海拔超过4200米的青藏高原铺设光缆,每人每天都在冻土上开挖30米缆沟。

  一天晚点名时,没有完成任务准备挨批的李德林,却意外受到表扬。原来,是排里的战士帮他超额完成了任务。看着比自己年轻的战士满是血泡的双手和发紫的嘴唇,李德林在一瞬间明白了受用一生的道理:我们是一个战壕的兄弟,即使流血流汗都要融在一起!

  8月,正是西北戈壁滩上最酷热难耐的时节。烈日下,李德林放弃午休,一个人在操场上走起队列;炮阵地设置,他与战士一起挥锹挖坑,满手磨出了血泡,双臂肿得拿不起筷子……

  年终,全旅干部训练考核,李德林一举夺得5公里武装越野、炮兵射击练习、识图用图3个单项第一和总评优秀的成绩。

  历时半年,李德林完成了军旅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次跨越。

  第一年当排长,第二年当副指导员,第四年当指导员,第七年被破格提拔为教导员——不服输的李德林收获了军旅生涯的精彩。

  李德林从小在藏族群众聚居区长大,普通话是弱项。他拜驻地广播电台播音员为师,每天对着镜子练起了口型……

  2007年,兰州军区首届“四会”政治教员授课比武在层层选拔中启幕。从盛夏到金秋,李德林把冠军从团里、旅里、集团军一路拿到了军区。

  看着李德林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旅政委饶成勇说,“李德林的成功是当代大学生主动融入基层、扎根基层的成功,其成就的非凡正在于起点的平凡。”

  去年夏天,在离开西北政法大学7年之后,李德林受母校邀请给青年学子上了一堂特殊的“就业辅导课”。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演讲被掌声打断了20余次。有学生问李德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李德林顿了顿说:“所谓成功,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了一次。”

  个人“闯出来”,更把战士“带出来”

  现年31岁的李德林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

  近年来,随着大批改革开放后出生的青年步入军营,如何带好“80后”、“90后”战士成为部队上下关注的话题。

  2005年3月,刚当上指导员没几天,李德林就碰到了一件“麻烦事”:刚下连的大学生新兵李小川直接找到连长,要求调换只有初中文化的班长张斌,理由是跟着文化低的班长不会有啥出息。

  有人说,对这样的“刺头”得给点颜色,不然以后兵还咋带?!李德林却不这样看:“战士的特点不是缺点,我们要用尊重、赏识的眼光看待。”

  考虑到李小川文化程度高,经过一段培养,李德林把他推上连队政治教育“小教员”的位子。很快,李小川给全连上了《从军营看变化》的教育课,赢得了官兵的满堂喝彩。

  通过这件事,军事素质在全旅拔尖的张斌有了危机感,他主动与李小川结成帮学对子。年底,两人双双立功受奖。

  这场结局圆满的“换班长”风波,引发了李德林更深的思考——

  “80后”、“90后”战士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学习成才愿望强烈,民主参与意识较强。新形势下爱兵已不能仅满足于嘘寒问暖,只有用尊重的眼光看待、用真心的帮助关爱、用多彩的舞台培育,才能带出“在军营很能干、到地方有发展”的有用之才。

  李德林总结出“三多”、“三不”带兵法:多看时代发展给战士打下的进步烙印,多看战士身上与时代合拍的闪光点,多看事物发展的两重性;对战士的要求不轻易说不,对战士的建议不随便否定,对战士出现的差错不乱扣帽子。

  在某摩步旅,李德林堪称建网用网第一人。

  担任指导员不久,李德林就筹资办起全旅第一个微机学习室,自建连队局域网组训教学,成为集团军示范单位。旅里实施“全军政工网进连队”工程后,他又组织战士参加远程教育,提升学历层次。

  李德林真情带兵、精心育才,近年来在营连形成了“三多”现象:兄弟单位中,他所带的战士在各级比武竞赛中夺奖牌的最多、考上军校的最多、退伍返乡有出息的最多。官兵们亲切地称他为“政治进步的向导、学习成才的良师、健康生活的益友”。

  去年年底,全营146名退伍战士,集体为李德林请功。

“雪山太阳照耀我成长”
——记兰州军区某旅藏族大学生干部 李德林
本报特约记者 宫曦岭 本报通讯员 吕志强 游成锋 来源:光明日报2009年4月28日第1版

  〔主人公简介〕李德林,藏族,青海省共和县人,1978年2月出生,2001年7月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入伍;历任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现任兰州军区某旅三营教导员,少校军衔;被总政表彰为“全军第九届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被兰州军区表彰为“优秀政治教员”、“优秀大

学生干部”;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碧波荡漾的青海湖畔、巍峨秀美的日月山下,有一方美丽的牧场。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一个藏族名字叫安玛的孩子,牵着阿爸阿妈的手,和乡亲们一起走出祖祖辈辈生息劳作的大山,兴高采烈地搬进政府给他们建好的新居。

  这个藏族孩子,就是李德林。

  在宽敞明亮的新家里,阿爸抚摸着小德林的头感慨地说:

  “安玛,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要感谢共产党啊。”

  “阿爸,共产党是谁呀?”小德林仰着头,眨着大眼睛问。

  阿爸指着远处闪着银光的群山说:“喏,共产党就是那雪山上的红太阳。等我们的安玛长大了,就懂喽。”

理想沐浴阳光发芽

  像牧区其他孩子一样,李德林在个头比羊高不了多少的童年,就跟着大人放牧。在放牧中,他知道在山那边有学校。望着绵延的大山,上学的梦想像一粒种子,在幼小的李德林心底悄悄发芽。

  1985年初的一天,村里的老支书兴冲冲地找到李德林的阿爸:“安玛该去上学,不能天天跟在羊屁股后面数羊了。”

  “谁说不是啊。”阿爸脸上现出愁容:“可孩子这么小,学校又远,让他一个人在外,我放心不下啊。”

  “别愁,今天我去乡上开会,书记说党和政府要给每个村建一所小学,让咱们藏族孩子免费上学。”老支书越说越兴奋。

  老支书带来的好消息,不久变成现实。那年夏天,李德林高高兴兴走进村里小学的校门。

  “树要有硬皮,人要有志气。孩子,咱家祖辈是农奴,要不是共产党,你只能当个放羊娃,哪有机会进学堂?你一定要争气啊!”开学那天,阿爸语重心长地叮嘱。

  聪明好学的李德林记住了阿爸的话。他特别珍惜难得的上学机会,因此学习特别用功刻苦,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岁那年,李德林这个农奴的后代,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西北政法大学,走下他挚爱的青藏高原,走进繁华的古都西安,开始大学生活。

  李德林在成长,家乡也在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年年都有新变化。当年黄土飞扬的土路变成宽阔的柏油路,低矮的土坯房变成舒适的新砖房,露天羊圈变成保温畜棚。近几年,李德林家买了拖拉机跑运输,和乡亲们一样,日子越过越红火,用上了沼气、自来水,太阳能灶,彩电、冰箱、电话、电暖器一应俱全。

  父亲常对李德林讲党的富民政策好、创新理论好。李德林记住了父亲的话,发誓要当创新理论的实践者和传播者。2008年,他收集梳理热点难点问题38个,编写辅导提纲20余份,带领由11名大学生理论骨干组成的宣讲团,历时3个月在全旅宣讲26场次,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官兵心坎上。“高速公路渐发达,青藏铁轨天上架。嫦娥奔月圆美梦,社会和谐人人夸……”这首李德林编写的赞颂科学发展观的歌谣,在全旅官兵和家乡群众中广为传唱。

新苗畅饮甘霖成长

  2001年7月,即将大学毕业的李德林对同学说:“是共产党、解放军让我们藏族同胞得到解放,让我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富裕。我要用参军、保家卫国的行动来报答党的恩情。”

  李德林第一个递交入伍申请,走进祁连山下的一座军营。

  初到部队,一连串“打击”,让李德林痛苦不堪。

  旅里对新分下来的大学生干部进行摸底考核。理论考试,李德林满以为凭着读大学的老底子,可以轻松拿高分,没想到成绩刚过及格线;咬着牙跑5公里越野,刚跑3公里就体力不支摔倒在地,被抬上收容车。

  李德林蔫了。

  时任旅政委王世华了解到李德林的情况,主动找他谈心,鼓励他不要气馁,相信他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军人。营连领导和战友也都向李德林伸出援助之手,热情帮他克服人生这道难关。

  李德林口令喊不好、队列走不好,几位老班长就给他“开小灶”,陪他到操场上一遍遍地练发声、练节奏,一遍遍地练踢腿、练步幅。不久,他就熟练掌握队列指挥要领。

  为让李德林尽快熟悉连队武器装备,连长、指导员一个参数一个参数地教,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几个月下来,李德林皮肤晒黑了,身体变瘦了,却熟练掌握了炮兵8个专业的操作技能。

  李德林与自己较上了劲儿。5公里武装越野,他穿上沙背心、裹上沙绑腿,跑得两腿酸痛仍不停歇;炮阵地设置,他与战士比着挖驻锄坑,手上磨出血泡、两臂肿得抬不起来,仍然默默坚持……装改瞄是炮兵专业的重难点课目,要求心算快、操作稳、接收目标准。李德林因视力差,捕捉目标很吃力,操作速度跟不上。他与老班长结成对子,虚心请教,成绩迅速提高。年终考核,李德林夺得5公里武装越野、炮兵射击练习、识图用图3个单项第一和总评优秀的好成绩,是全团唯一拿到“全优”的大学生干部。

  2007年8月,已任指导员的李德林参加军区“四会”政治教员比武竞赛,一路闯关摘得金牌。

好钢淬着风雨锻造

  2004年3月,连队列装某新型反坦克导弹,可当时连里一缺专业人才,二缺教学资料,训练一时无法展开。李德林就带领连队8名训练骨干,加班加点查阅资料,研究操作训练的特点规律。他和官兵摸索总结出六步训练法,短短两个月,就让全连16名导弹射手的模拟训练成绩均达到优秀。当年7月,他们参加军区比武,取得该型反坦克导弹射击7发7中的好成绩。

  李德林常说:党把我这个农奴的后代培养成共和国军官,我就要尽到带兵人的责任,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让每名战士成功成才。

  去年3月的一天,听说新来的教导员李德林要给大家上科学发展观教育课,一上课就“梦周公”的八连上等兵詹建锋心想,不相信你能把枯燥的理论讲出花儿来。

  “上课之前,我们先到室外做个游戏,两个人为一组并排前进,挨着的两条腿必须绑上,哪一组在规定时间内先从宿舍楼东头走到西头,就算获胜。”李德林的架势有点像在主持“幸运52”。

  詹建锋觉得这个游戏没啥难度,就参加了。尽管他和队友嘴里说着“一二、一二”,可就是配合不到一起,刚走一半就摔倒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李德林让詹建锋回答没有顺利完成游戏的原因。詹建锋脱口而出:“两人之间没有协调好节奏。”

  “回答正确。看似简单的任务,因没协调好就不能取得成功。可见协调多么重要。这正是今天我讲课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协调……”“噢!理论课还可以这样上?”这堂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开始的理论课,让詹建锋听得入脑入心:“听李德林教导员上课,感觉真好!”

  战士朱美涛是抱着考军校的梦想来部队的,但他军事素质弱,英语基础差。李德林就为朱美涛制定学习计划,帮他补齐短板。在李德林支持下,朱美涛去年9月拿到录取通知书,圆了自己的“军校梦”。

  李德林当指导员3年,连队年年被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和“基层建设先进连”,有36人在上级组织的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他所带的营、连,近年有11人考取军校,2人荣立二等功,16人荣立三等功,18名干部被提升使用。

雄鹰牵系雪山翱翔

  虽然当兵在外,但李德林时刻眷恋着家乡的草原和雪山,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和变迁。

  每次回家,李德林都喜欢到各家各户串串门,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和乡亲唠唠家常,听听乡亲的所思所想,看看他们的生产生活,顺便给乡亲讲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富民政策。谈到牧区的发展变化,儿童上学免费,取消农业税,种田发补贴,人人有医疗保险……李德林总要叮嘱乡亲们:这都是党的民族政策好,要加倍珍惜。只要各民族兄弟和睦相处,家乡就会越来越好。

  有一年夏天,村里汉族牧民老张养的一只羊啃吃了藏族青年旺堆种植的药材黄芪,旺堆气急之下用石头把羊砸伤了。两人因此发生口角,互不相让。这本来是件平常事,却有谣言拨弄是非。正在家休假的李德林听到消息,立即赶到现场劝开正怒目相向的老张和旺堆。他诚恳地对两位乡亲说,大家都是一家人,犯不上为这点小事伤和气。李德林的劝解入情入理,老张和旺堆终于握手言欢。

  2008年“3·14事件”发生后,李德林主动与旅里21名藏族战士集体谈心。他联系亲身经历和家乡巨变,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讲述党和政府带领藏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事实,引导大家一心一意跟党走,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破坏团结稳定、分裂祖国的活动。李德林说:“达赖集团诬蔑我们党和政府剥夺藏族人民人权、灭绝藏族文化,如果是那样,我们藏区能发展得像今天这样好吗?我们藏族儿童能免费上学吗?我们藏族青年能当军官当士官吗?”他的一席话,引来一片热烈的掌声。在李德林影响下,全旅藏族官兵都给家人亲友写信打了电话,动员他们自觉抵制分裂分子的破坏行径。

解放军报第1版

优秀藏族大学生干部——李德林

本报记者 马三成 李秦卫 特约记者 宫曦岭 游成锋


郭崇德

  人物小传 李德林,藏名安玛,青海省共和县人,1978年2月出生,2001年7月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入伍,现任兰州军区某摩步旅三营教导员,法学学士。当指导员3年,所带连队连续3年被旅评为“基层建设先进连”,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任教导员后,所在营被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营”、“先进营党委”,荣立集体三等功。他被总部表彰为“全军第九届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被军区表彰为“优秀政治教员”、“优秀大学生干部”,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今年2月17日,军委领导接见他时,称赞他是藏族人民的好儿子、优秀的基层政工干部。

4月初,带领官兵执行完高原驻训任务的兰州军区某摩步旅三营教导员李德林,3年来第一次坐上了回家探亲的客车。

客车驶过深蓝的青海湖,驶过见证藏汉团结的日月亭,驶过缓缓西流的倒淌河,终于停在了青海省共和县铁盖乡七台村。

“安玛(李德林的藏名)回来了!”乡亲们闻讯后纷纷来到李德林家,一睹这位享誉西北军营的藏族好男儿风采。担任村支书、曾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见的李德林的父亲李明录,指着墙上的10多张喜报对李德林说:“墙大着呢,再多寄几张喜报回来!”

“奶茶的精华是酥油,军人的精华是忠诚”

2001年7月,李德林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入伍来到了祁连山下的兰州军区某摩步旅。

喝奶茶长大的李德林,目睹着社会的进步、家乡的变化,清醒地认识到:封建蒙昧不会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藏族人民砸碎镣铐站起来,只有党的创新理论才能让家乡群众富起来。无论当排长、指导员,还是当教导员,每次给战士上形势教育和理论学习课,李德林就会情不自禁地摆起党的富民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村头铺上了柏油路,土房变成了四合院,适龄儿童免费上学,人人有医疗保险,家家安装了电话,做饭洗澡用上了太阳能……

变化越大,信念弥坚。李德林对党的感情,也从当初朴素的感恩,上升为一种理性的忠诚。他不止一次对战友们说:我本人和全家、全村都是创新理论的受益者,我理所应当要带头成为创新理论的模范学习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的确,对党的创新理论,李德林学得如痴如醉。2003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基层军官学习宣讲材料》、《科学发展观基层军官读本》下发后,李德林通读了十几遍,并对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精读,遇到疑难问题,便写信、打电话四处请教。2007年夏天,李德林参加集团军政治教员集训期间,经常利用午休时间请假到西北政法大学,向哲学与社会学院张周志教授请教。见李德林如此执著学理论,张教授把自己的一些理论研究成果送给李德林,并留下电话号码说:“以后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随时来电话交流。”入伍8年来,李德林利用各种机会,结下了张周志教授、侯宝成教授等13位“专家亲戚”,逐渐成长为“基层理论通”。他宣讲的《学好科学发展观,走好军旅人生路》一课,获得旅里和集团军授课比赛第一名。

“奶茶的精华是酥油,军人的精华是忠诚。”为了让基层官兵成为学习实践创新理论的忠诚战士,李德林在营里办起了《看社会变化,学创新理论》图片展,上千张图片对比展示了全国城乡的旧貌新颜。他带领官兵制作了“千幅漫画”,记录连队科学发展的足迹,在营大饭堂的电视屏幕上滚动播放。为了把党的十七大关于“创新理论大众化”的号召落到实处,李德林向旅里建议,成立“大学生干部创新理论宣讲团”,收集梳理了基层官兵关注的38个热点难点问题,编写出20多份辅导提纲,与11名大学生理论骨干一起,在全旅宣讲26个场次。战士们说:大学生干部的十七大辅导报告,联系实际,听了解渴;创新理论虽不能教会我操枪弄炮,却能教会我为谁操枪弄炮。

走出营门,李德林仍是忠实的创新理论传播者。“在世界屋脊,我们之所以和雪山、草原、藏羚羊等和谐共处,脚下的三江源,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中华水塔’,无不是科学发展的结果。作为少数民族同胞,我们应该为拥有这样的好政策而骄傲,为拥有这样的大家庭而自豪!”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花石峡小学,李德林在为学生上《可爱的祖国》辅导课时这样说。

“活活烧死4个花季少女,其中还有一个藏族少女,是达赖集团标榜的人权和自由吗?”去年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后,李德林给全旅藏族战士上教育课时说。在李德林的引导下,全旅21名藏族官兵先后给家人亲友写信97封,其家人亲友无一人参与非法活动。今年初春,李德林带领官兵上高原执行驻训任务。面对严寒缺氧的环境和复杂的社情,全营官兵始终保持高昂的训练热情,圆满完成了驻训任务。

“流汗越多糌粑越香甜,摔打越多素质越过硬”

到部队后第一次参加军事考核,李德林大多数课目成绩不合格,五公里越野没跑完三公里就差点晕倒,最后被收容车拉回了营区。

“我现在是军人,素质不过硬,就是空有一副外壳的青稞皮。”从此,李德林在提高军政素质上跟自己较上了劲。他想到了阿爸阿妈汗流如雨打糌粑、战胜生活困难的场景,认准了“流汗越多糌粑越香甜,摔打越多素质越过硬”的道理。

体能训练,他穿上10公斤重的沙背心,戴上10来斤重的沙绑腿。两个月后,他的五公里和四百米障碍成绩达到优秀。

技能训练,他跟战士比赛挖火炮驻锄坑、抬炮架、举炮弹;炮兵指挥训练时,教员规定每天拉计算盘作业100道题,他非要拉1000道题。教员感慨:李德林是整个学员队里最肯吃苦的人!熟练掌握炮兵8个专业和所有岗位的技能操作后,年终干部训练考核,李德林夺得五公里武装越野、炮兵射击练习、识图用图3个单项第一和总评优秀,是全团唯一取得全优成绩的大学生干部。

当指导员后,李德林从炮兵连调到了反坦克导弹连,专业必须从头学起。为了提高导弹架设与撤收速度,李德林的手多次被导弹支架夹破,但他仍坚持训练,直到把导弹射手和副射手的专业全部掌握。新装备没有教材怎么训?李德林主动请命,带领8名训练骨干总结出反坦克导弹六步训练法,使连队在军区比武竞赛中,取得7发7中的优异成绩。

对军事训练,李德林常有奇招。2008年3月他担任教导员后,发现新战士对装备知识、技术要领等抽象的东西记得不牢,便组织人把装备知识绘制成“扑克牌”,把技术要领绘制成卡通画,把战术战法编入“游戏卡”,激活了组训教学。营受领集团军新大纲连进攻行动战术演示任务后,李德林向营长建议,在进行基本知识讲解的基础上,把官兵“赶”进网络室,先玩电脑军事游戏,随后把进攻战术要领“搬”到网络上,让大家网上学习、网上对抗,仅用两天便熟练掌握了进攻战术要领,再组织实地练兵,最后提前半个月完成了试点演示任务。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李德林把不少基层干部认为“好讲但难讲好”的政治教育课,讲得有声有色。在他的床头,整齐地摆放着《政工导刊》、《基层政工研究》等一批政治理论刊物。平时,他有空就翻阅并熟记各种名言、警句、典故,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他归纳总结出的表达规定性的思想内容时用政论性语言、表达感情色彩时用抒情性语言、表达有情节的内容时用故事性语言、调节气氛时用幽默性语言的4种讲课语言用法,和用好语调、用好重音、用好语速、用好停顿的4种语言运用技巧,被全旅推广。2007年8月,兰州军区组织“四会”政治教员比武,李德林以《我离成才有多远》为题授课参赛,说理贴切入微,举证信手拈来,获得比武竞赛一等奖。

凭着摔打出来的过硬军政素质,李德林带领官兵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前年8月,祁连山暴发洪水,把驻地一座水库大坝撕开了20多米宽的口子。接到抢险命令,李德林带领100多名官兵跳入滔滔洪水封堵决口。突击2个昼夜,官兵打桩290多根,装填搬运沙袋1200多个,终于封堵住决口,解除了洪水对万余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近年来,李德林带领官兵还完成了果洛光缆施工、山丹抗震救灾、抢运驻地电厂燃煤等10多次急难险重任务。

“哺育不能吝啬奶汁,带兵不能吝啬心血”

作为一名基层大学生干部,李德林认为:个人“闯出来”还不能算成功,把战士“带出来”才算真成功。他从阿妈的辛劳中悟出了带兵的哲理,“哺育不能吝啬奶汁,带兵不能吝啬心血”,并千方百计把知识优势转化为带兵优势,形成了“三多”现象:所在营连战士在比武竞赛中夺金牌的多、考取军校的多、退伍返乡有出息的多。

战士朱美涛想考军校,但军事素质弱、英语基础差。李德林专门给他制订补弱计划,开小灶强化训练,利用课余给他讲语法知识,教他背单词,和他进行英语对话。去年9月,朱美涛以军区第一名的成绩被电子工程学院录取。反坦克导弹连战士铁然在城市打工多年,脑瓜子灵活,但训练不够积极,时不时装病号,被班长斥为“没出息”。对此,李德林教育骨干“带兵就得多看人优点少看人缺点,多给予关爱少给予指责”。见到铁然跑400米障碍把脚扭了,李德林买来红花油,给他洗脚擦脚。铁然口才较好,李德林就让他发表新闻评议,参加连队演讲比赛。去年,铁然不仅评上了优秀士兵,还被选取为士官,并在全团装备知识竞赛上,代表连队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李德林十分注重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关爱战士。去年10月,九连班长杨迎生的父亲摆摊卖菜时,被大风刮倒的大树砸伤头部,做了手术保住了命,但欠下了3万多元债,母亲打来电话哭诉“命苦”。李德林得知后,立即托当律师的同学帮忙,帮助杨迎生的父亲打赢了官司,获赔3.6万元医药费和误工补助。

李德林深知:没有木头,支不起房子;没有知识,支不起人生。他和党委“一班人”共同为全营官兵进行成才设计,建立素质档案,实施素质补差,把基层学习成才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卓有成效。昔日的超级女声“粉丝”汪强,变成了旅里的文艺骨干;迷恋网络游戏的“网虫”俞帆,当上了模拟训练教员;曾经习惯用“拳头”说话的罗霄成,成了帮助战友依法解难的“小律师”;过去一拿笔就犯困的张涵,如今当上了旅里《雄狮神威报》的小记者。上等兵赵飞龙举办了《创新理论大众化漫画展》,所画的“战友”系列漫画超过100幅。记者采访中,人们纷纷称赞:李德林培养的战士,在部队有战斗力,回到社会有竞争力。战士尹挺,退伍后当了江苏伟业眼镜厂厂长;战士张琪,退伍后考入陕西神木县交警大队;战士孙九朗,退伍两年便走上山西大同市一家煤矿销售公司经理岗位……

短评

在履行使命中创造荣誉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向读者介绍一位在忠实履行使命中谱写青春、创造荣誉的青年军人——兰州军区某摩步旅优秀大学生干部李德林。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赋予我们这一代军人新的历史使命。作为藏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李德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把对党的感情由朴素感恩升华为理性忠诚,处处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建功和谐社会;作为一名基层政治干部,他真信真学、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引导官兵坚定理想信念,在忠诚于党、献身使命中成长成才。他的先进事迹充分证明,军人,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军队的事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在忠实履行使命中创造荣誉。

本职岗位是履行使命的最佳平台。作为一名大学生干部,李德林生动地回答了青年官兵普遍面临的人生课题:理想支柱是什么?成长成功靠什么?拥有知识干什么?李德林立足大漠军营,凭信念定向,靠素质立身,用知识带兵,实现了从一名社会青年向合格军人、一名地方大学生向优秀基层带兵人的漂亮转身。他的从军轨迹启示我们,不畏艰苦才能收获甘甜,扎根基层才能根深叶茂,融入士兵才能成就事业。

宣传李德林的事迹,对于激励广大官兵特别是大学生干部和士兵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李德林,就要像他那样,把理论武装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正确的人生追求;就要像他那样,以爱军精武的实际行动献身使命;就要像他那样,在用感情与知识带兵育才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关新闻

  • 【法治网】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薛金丽 10月8日,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开学典礼暨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召开。 (仪式现场) 开学典礼上,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代表学校致辞,并与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灵武市150名党政人才参加开学典礼。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和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共同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 此次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面向灵武市共招收60名学员,学制二年,学员周末在灵武市上课。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开设前沿专题讲座、实时热点讨论等实用性课程,提升学员综合能力。同时,完成研修班规定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员可获得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班结业证书,其中符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可申请西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 据介绍,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是该校首次在学校主校区以外挂牌的第一个培训基地。范九利表示,此次培训基地的成立是落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实践,是为了满足在职人员在学位层次和知识技能提升等方面的需求,推进专业人士继续深造而设立的重要项目。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为灵武市培养一批能够肩负社会公平正义、捍卫法治精神的新时代高质量法治工作队伍。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致辞) 在揭牌仪式上,杨玉龙表示,此次灵武市与西北政法大学深化校地合作、创新办学模式,设立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推出高级法律研修班,既解决了干部职工工学矛盾问题,又为大家提供一次增长本领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遇。 (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致辞) 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主任、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李集合简要介绍西北政法大学人才培养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点,以及培训中心的创建和发展情况。 (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主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李集合发言) 李集合和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一致表示,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和新闻传播学院将整合全校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力量,以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成立为契机,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效能,充分彰显和发挥名校的优势,努力对接社会产业、行业和岗位的需要,用心用情做好在职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相关工作。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发言) “很荣幸能作为学员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感谢西北政法大学和灵武市人民政府为我们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研修班既解决了我们的工学矛盾问题,又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增长本领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遇,让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研修班学员代表孟祥玉在会上表达了感谢。 据悉,该培训基地是由西北政法大学联合灵武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本次负责与宁夏地区对接的新闻传播学院就拥有新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以及多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政策与社会舆情评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并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陕西省委网信办、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等多个单位共建国家级、省级重点研究平台,在法治新闻、网络政治传播与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积累了丰厚的科研成果、实践创新成果和人才培养经验。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推动校地人才共享共育共赢,今年6月,灵武市人民政府主动与西北政法大学签订《校地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交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双方合作发展再上新台阶。 (与会人员合影) 据了解,近年来,灵武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产业最前端、科技最前沿、经济主战场、民生大需求,借力“外脑”、增强“内功”,引进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业界翘楚,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宁夏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人才团队42个,招引急需紧缺人才351名。同时,灵武市还通过实施灵武籍学子“引凤归巢”行动,建立在外学子信息库和常态化联系机制,聘任10名重点高校优秀大学生为“校园招才大使”,旨在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此次揭牌仪式的举行,充分彰显了灵武市委、市人民政府与西北政法大学深化校地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的决心和信心,灵武市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干部学历提升、人才交流、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合作,为灵武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力,共同谱写校地合作共赢新篇章!” 灵武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很荣幸能作为学员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感谢西北政法大学和灵武市人民政府为我们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研修班既解决了我们的工学矛盾问题,又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增长本领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遇,让我们实现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学员孟祥玉激动地说。

    2023-10-09
  • 【人民网】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落户灵武 “很荣幸能作为学员代表站在这里发言,感谢西北政法大学和灵武市人民政府为我们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研修班既解决了我们的工学矛盾问题,又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增长本领才干、提升专业素养的难得机遇,让我们实现在‘家门口’上学的愿望。”学员孟祥玉激动地说。 仪式现场图片。灵武市委组织部供图 10月8日,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开学典礼暨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灵武市召开,全市150名党政人才参加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上,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代表学校致辞,并与灵武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玉龙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揭牌。 据了解,此次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宁夏)班2023级秋季班通过免试审核入学面向灵武市共招收60名学员,学制二年,学员周末在灵武市上课,符合条件的在职人员可报销不低于80%的学费。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开设前沿专题讲座、实时热点讨论等实用性课程,提升学员综合能力。同时,完成研修班规定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员可获得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班结业证书,其中符合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可申请西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 在揭牌仪式上,西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主任、教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李集合简要介绍西北政法大学人才培养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点,以及培训中心的创建和发展情况。同时表示西北政法大学宁夏培训基地将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效能,充分彰显和发挥名校的优势,努力对接社会产业、行业和岗位的需要,用心用情做好在职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相关工作。 据悉,该培训基地是由西北政法大学联合灵武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为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推动校地人才共享共育共赢,今年6月,灵武市人民政府主动与西北政法大学签订《校地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交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领域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双方合作发展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近年来,灵武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产业最前端、科技最前沿、经济主战场、民生大需求,借力“外脑”、增强“内功”,引进了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业界翘楚,培养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宁夏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人才团队42个,招引急需紧缺人才351名。同时,灵武市还通过实施灵武籍学子“引凤归巢”行动,建立在外学子信息库和常态化联系机制,聘任10名重点高校优秀大学生为校园招才大使,旨在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此次揭牌仪式的举行,充分彰显了灵武市委、市人民政府与西北政法大学深化校地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的决心和信心,灵武市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干部学历提升、人才交流、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合作,为灵武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力,共同谱写校地合作共赢新篇章!”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灵武市委组织部)

    2023-10-09
  • 贵州大学副校长漆思校友向我校捐赠图书

    9月30日下午,我校校友、贵州大学副校长漆思捐赠图书仪式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举行。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张荣刚、孙昊亮参加,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处长刘霖杰主持。 漆思向我校图书馆捐赠了个人收藏的《四库全书荟要》《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等珍贵图书共计1000余册。 范九利代表学校致辞,对漆思捐赠图书支持学校文献资源建设的爱心和善举,以及他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他表示,自图书捐赠征集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师生和校友积极响应参与,截止目前已累计捐赠图书7万余册,极大的丰富了学校图书馆的馆藏;他强调,校友是高校宝贵的财富,是学校发展重要的资源,也是学校事业前进最可信赖与依靠的力量,学校要加强与各界校友的联系,不断增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情感纽带,促进共同发展。 漆思回顾了自己在学校工作期间的点点滴滴,表达对学校的深厚感情,希望能够以图书捐赠的形式为学校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范九利为漆思颁发西北政法大学文献资源建设特别贡献奖奖牌,张荣刚、孙昊亮分别为漆思颁发捐赠证书和荣誉证书,图书馆馆长张宏斌代表图书馆接受了捐赠图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国杰,我校经济金融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胜,人事处、培训中心、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继续教育学院及图书馆相关人员参加了捐赠活动。 (供稿:图书馆、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撰稿人:张驰  审核人:张宏斌)

    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