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徐鹏:延安时期党如何在高等干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023年04月07日
  • 人民法院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延安时期党如何在高等干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徐 鹏 王梦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安全之基、民族团结之本、中国精神力量之魂。延安时期,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高等干部学校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如中共中央党校民族班,陕北公学蒙古青年队、民族部,延安民族学院,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国女子大学的少数民族班等,形成了符合实际、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民族团结教育理论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工作者,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渠道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高等干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为抗战服务,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方针政策,根据边区抗战需要及各民族学员的实际情况有区别、有侧重地联系实际安排课程,主要开设了政治课、文化课以及少数民族文化课三大课程体系。政治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课程,为提高干部人才队伍战斗力夯实了基础。该类课程主要对各民族学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国家的民族政策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运动史、党的民族政策、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知识等课程,旨在激发学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文化课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语文、体育、历史、地理、算术、音乐等方面的课程。通过文化课的学习,学员在文化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也变得更加轻松。特别是语文课的学习为各民族师生搭建了沟通与交流的语言平台,增进了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相关课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课程,如少数民族语文课,旨在培养精通两种语言文字的优秀干部;民族发展史和民族问题专题研究等课程加强了对少数民族问题的学习研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雄厚的师资队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保障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为陕北公学的学员进行授课。据统计,在1937年10月到1938年8月,毛泽东曾先后九次为陕北公学的学员讲授革命战争的基本问题,著名的《目前的时局和方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等,都是根据他在陕北公学的演说整理出来的。艾思奇、王铎、何干之、李培之、李凡夫等也都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到陕北公学兼任教员、每月都要到学校为学员至少作一次时事报告。此外还有经验丰富的军事将领和工农干部及来自国统区和其他地区的知名学者、文化名人为陕北公学和民族学院的学员授课。针对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党中央和边区政府专门聘请熟悉各民族文化的语文教员,提高学员运用民族语言的能力。如陕北公学的蒙古青年队开设了蒙古语文课,聘请曾在蒙古学习过、蒙文熟练的张禄担任蒙古语文教员。延安民族学院搬迁到定边以后,根据形势需要新增了一门关于伊盟蒙古族和陕甘宁回族概况的课程,为了加强蒙古语教学,特意从伊强请来了蒙古族教员。

多样的教学方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

延安时期,高等干部学校的干部人才培养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日常教学与抗战工作相联系,用革命的理论联系具体的实际。陕北公学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忠实践行者,融课堂教学与实践工作为一体,使各民族学员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树立革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基层政府和民众组织中去做政权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和群众工作,组织学员参加统一战线、游击战争、民众运动等各类实践演习活动。延安民族学院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践教学以及调查研究的方法。学院成立了蒙汉秧歌队,通过戏剧作品展演的方式向伊盟人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同时“调查和取材于当地的实况”,增强了宣传效果。1945年党的七大以后,乌兰夫根据中央指示从民族学院抽调了一大批学员到内蒙古开展工作,通过积极向农村地区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建立地方革命武装等基层工作强化了广大学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党注重发挥少数民族英雄的榜样示范作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模范英雄运动,树立了一大批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少数民族英雄,如那素滴勒盖(蒙古族)、李红光(朝鲜族)、陈翰章(满族)、马本斋(回族)等。并通过《解放日报》对民族英雄的抗日事迹大力进行宣传报道,促使边区高等干部学校形成了学模范的热潮,充分激发和强化了各民族学员的爱国热情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动了各民族学员的革命积极性,增强了抗战的全民族力量。

和谐的校园氛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作为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延安时期,各高等干部学校延续了这一政策。在宗教信仰方面,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日常宗教生活习惯。如每逢周五或重大节日时,延安民族学院允许少数民族的师生到清真寺做礼拜、进行宗教节日活动。在饮食方面,学院尊重回民学员的饮食习惯,不仅专门开设了回民灶,而且要求其他民族学员不得使用回族的器具,不得在回族学员面前吃猪肉等。同时,延安各高等干部学校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原则。陕北公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风,团结民主的统一战线作风。学校在开学第一天就把教育计划向学生公布,经过学生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延安民族学院秉持“平等民主、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的校训,学员们通过民主选举的原则成立了学生会、选举出了自己的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候选人,各民族师生之间呈现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延安时期,党在高等干部学校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提高了各民族学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强化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力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进程。

[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团组织建设经验及其当代启示研究”(20CDJ005)、陕西省教育厅2022年青年创新团队建设科研计划项目“陕甘宁边区基层参议会制度及其当代启示”(22JP093)阶段化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新闻

  •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

    9月29日上午,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话中秋,迎国庆,共庆民族大团结”茶话会。党委统战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少数民族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马玲,校团委书记徐京平,国家安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侯颖怡向全体师生表达了最诚挚的节日问候与美好祝福。 少数民族教师代表穆兴天、斯琴,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杨亚男,少数民族学生方静在座谈交流中分别表达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和深切感受。 国家安全学院党委书记李政敏表示,全体师生要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理论学习,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强化思想建设;弘扬优良传统,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专业优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活动中,藏族同学扎西曲宗和顿珠次旺表演的锅庄舞向大家展示藏族舞蹈的独特魅力,达斡尔族同学关蔺演唱的歌曲《乌兰巴托的夜》展现了乌兰巴托的优美和广阔。全体师生欢聚一堂,观看了民族团结主题电影《红色土司》,畅谈民族团结,话中秋、迎国庆,共同感受节日的欢乐。 【供稿: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2023-10-04
  • 喜迎国庆 礼赞中国——西法大师生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激励广大师生砥砺奋进新征程,昂首共谱新篇章,10月1日上午8点整,我校分别在长安、雁塔校区举行升国旗仪式。全体校领导,校党委委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书记、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团学干部,师生代表,教职工家属等数千人齐聚一堂,共同为伟大祖国送上生日的祝福。 国旗护卫队精神饱满、步伐坚定,护卫着五星红旗,肃穆庄严。伴随着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齐唱国歌,面向国旗行注目礼,表达着对祖国的炽爱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要厚植教育报国情怀,坚持从红色资源、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聚焦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培养更多建设法治中国的栋梁之材。”青年教师代表、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王斌通以《提高传道授业本领,厚植教育报国情怀》为题,鼓励西法大师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广大青年应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青年教师代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冠群在发言中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不负青春韶华的青年。 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徐珂和经济学院2021级本科生曹译丹分别以《青春正当时,奋进新时代》和《以青春赴万丈理想 用热血燃前途光亮》为题,在国旗下发表了激情澎湃的演讲,激励西法大青年以青春之信念为舟、青春之奋斗为桨、青春之磨砺为帆,全力以赴奔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山海。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师生们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伴着《歌唱祖国》那激昂的旋律,向祖国深情告白,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福母亲生日快乐! 【供稿:校团委、党委研工部(研究生院) 摄影:杜超英、朱风翔】

    2023-10-01
  • 我校与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举行合作座谈会

    9月25日下午,我校与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举行合作座谈会。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梁宏贤、副会长宦洁,我校党委书记孙国华、校长范九利、副校长马朝琦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周德喜主持。 梁宏贤对学校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要发挥好学校的师资学科优势,深入挖掘、系统化研究延安精神,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用延安精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孙国华介绍了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建设红色文化育人模范大学的工作情况。他强调,延安精神是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光耀史册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光辉篇章。要全面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延安精神与理论研究、思政课程、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做延安精神的坚定传承者、大力弘扬者和自觉践行者。 范九利表示,学校的光荣传统、红色基因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要发挥学校专家团队、研究平台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加强与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合作交流,持续深入推进延安精神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工作。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红色文化育人等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就联合主办以文艺党课形式开展红色育人系列活动达成合作共识。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办公室负责人,学校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和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负责人参加座谈。 (供稿:党政办公室)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