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王健:指导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 2023年03月16日
  • 法治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指导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王健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擘画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发展蓝图的一份纲领性文件,是把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上升为党和国家意志的标志性文件,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意见》全面系统深入地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充分总结和反映新时代中央关于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法治人才培养、高等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实践经验和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首次完整、集中阐述了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领导体制、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相关要求和组织实施保障,明确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论断和新表述,也提出了新命题和新任务。《意见》高屋建瓴、法治特色鲜明、聚焦矛盾焦点、内容丰富立体、决策明确,部署有力,彰显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规划性、系统性和战略性,为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障,对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在新中国法学教育发展史上,这是党和国家专题研究部署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的第一份中央文件,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被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政法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先后于1954年、1963年和1983年由有关主管部门召开全国政法教育工作会议,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新时代党中央把法治人才培养和法学教育提升到为全面依法治国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的国家战略层面,将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纳入法治体系总体框架,在先后出台的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文化、法治人才培养等规划和纲要中进行相应安排部署。《意见》把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进行谋划和推进,把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使命定位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在当代中国法律史和教育史上前所未有,凸显了党和国家对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为破解法学教育领域里存在的顽瘴痼疾提供了实施依据和重大机遇。

第二,指明了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发展的目标方向和主要任务。《意见》回应了法学教育改革和法学理论研究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对法学院校今后干什么、怎么干给出了明确指引。完整阐述了当代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谋篇布局的系统思维和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要求;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即在逐步解决法学教育资源布局不平衡问题基础上,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部署了加强党对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全面领导和改革完善发展三大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重点工作任务,特别是在更新学科内涵、加强重点领域学科建设、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一体推进法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既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懂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治人才、积极支持西部地区法学院校发展、推进中国法学系列教材建设、构建双向交流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构建符合法学学科特点的学术评价体系、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等。首次明确提出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应当遵循的五项基本工作原则,完整概括了中国式推进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发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三,首次明确了我国法学教育管理指导体制,为实现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目标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能否合理把握法学教育的职业属性和人才培养属性,关系法学教育管理体制的构建和确立怎样的主管部门与法学院校的隶属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法学院校管理实践表明,中央统筹管理法学院校,有利于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政法院校下放地方政府管理,则对法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2000年高教管理体制改革选择一所政法大学归入中央高校系统,将华东、西南、西北、中南财经四所政法院校下放各自所在地方政府管理的做法,理论上有悖法学教育特殊规律要求,实践上割断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体制性联系,不同程度削弱了政法院校对原所在大区法学教育的辐射和示范引领功能,导致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和管理全国法学教育职能的缺失和全国法学教育基础数据信息长期混乱不清。重点政法院校脱离法治部门管理,成为造成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脱节的体制原因,是制约法治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意见》明确了中央依法治国委加强统筹规划,加强中央依法治国办对法学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会同有关法治工作部门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发挥好重点政法院校的骨干示范作用,法治工作部门加大对法学院校支持力度,积极提供优质实践教育资源,做好法律职业和法学教育的有机衔接,发挥好现有四个法学专家组织作用,增加有法治实践经验委员比例,提高教育指导管理水平等,这些是《意见》决策部署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文件引人瞩目的一个突出亮点。

相关新闻

  • 我校召开“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

    9月28—2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我校主办、高等教育研究所承办、北大法宝协办的“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论坛暨《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召开。我校校长范九利,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局法学教育和职前培训处二级调研员吕伟耀,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李树忠教授出席本次会议,我校副校长孙昊亮主持开幕式与颁奖仪式。 范九利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高质量的法治人才培养,也需要高质量的法学理论研究。本次研讨会以“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主题,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保障,突出新时代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政治站位高、使命意识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李树忠表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离不开法学教育的完善和改革。法学教育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光荣使命。法学院校承担着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责任。过去法学教育领域的改革更多的是环节性的、技术性的、部门化的,甚至是碎片化的改革。未来我们对法学教育进行综合改革,形成一套能够适应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需求的法治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以此来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王健教授表示, “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里面的“综合”,与“全面深化改革”里面的“全面”,两个词的含义完全相通,内涵丰富,它们是相对于局部零散、被分割的条块而言的,反映了新时代全面系统推进工作的要求和特征,都强调了持续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和全覆盖特点。 我校副校长张荣刚宣读了《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有奖征文活动获奖论文名单。 李树忠、王健、甘肃政法大学副校长史玉成、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新疆政法学院副校长马召伟、西安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徐文新和孙昊亮分别作主旨发言。主旨发言由张荣刚主持。 28日下午和29日上午举办了“学术连续出版物与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论坛、“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服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论坛和《法学教育研究》第八届专题研讨会三个分论坛。 来自立格联盟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新疆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福州大学、湘潭大学、辽宁大学、喀什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延安大学等高等院校和法治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供稿:高等教育研究所 撰稿:段肖阳 审核:邱昭继)

    2024-09-30
  • 【法治网】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暨第四届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治理学术论坛、第八届“何微新闻奖”系列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9月28日,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暨第四届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治理学术论坛、第八届“何微新闻奖”系列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会组织管理部部长张金高,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马朝琦,西安邮电大学副校长、教授巩红,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昆出席活动并致辞。  在主论坛发言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治理这一中心议题,围绕数字时代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生成式人工智能、网络空间治理模式创新、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与会嘉宾认为,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的重要场所,大数据算法、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媒介技术使网络空间治理变得复杂,需要各方协同努力,不断探索构建健康、有序、安全的网络世界,共同推动媒介文化繁荣发展,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力量。  除主论坛外,本次学术活动还将举办新传-立格联盟院长论坛,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之学者论坛、青年学者(博士)论坛、研究生论坛、法治新闻作品论坛和陕西省社科联科普活动——AIGC数字创意普法竞赛等16场分论坛和慕明春教授追思会,“何微纪念藏书馆”揭幕、《中国名记者何微》《何微文集》出版首发座谈会等活动。  本届论坛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资深教授、专家学者,来自新闻界和产业界的代表欢聚一堂,共襄盛会。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搭建开放、创新、多元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数字社会中的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现代化治理等领域的前沿议题,促进相关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为媒介文化研究与网络空间现代化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 【法治网】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暨第四届媒介文化与网络空间治理学术论坛、第八届“何微新闻奖”系列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http://app.people.cn/h5/detail/normal/5995175076709376

    2024-09-30
  • 我校王瀚教授出席2024全球工商法治大会

    9月27日,2024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开幕式上,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主席马塞洛•巴斯克斯—贝穆德斯、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主席玛利亚·基娅·马拉古蒂、司法部副部长赵昌华、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会长奥山尚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怀、国际商标协会首席政策官希瑟·斯坦梅尔、澳大利亚前首席大法官詹姆斯·奥索普致辞。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主持开幕式,并代表与会工商界、法律界发布《2024年全球工商法治大会北京宣言》。相关国际组织代表,有关国家政府部门代表、驻华使节,中外法律服务机构、商协会、企业代表,各地方和行业贸促会代表出席大会。 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我校国家智库研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瀚教授应邀出席大会。 本次大会主题为“加强工商法治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分别围绕“合规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争议解决和全球经济共赢”“知识产权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议题同时举办法治与发展、法治与开放和法治与创新三场平行论坛。王瀚应邀出席法治与开放平行论坛。该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承办。二十余家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仲裁机构、中外方企业负责人及代表出席本次论坛。 王瀚主持圆桌讨论会,并作总结发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副院长谷岩、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首席执行官全会民、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胡振杰、摩根士丹利国际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刚、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副主任蔡伟平围绕“行稳致远⸺制度型开放推进全球经济发展”从仲裁、调解等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设和创新,法治化国际经贸体系的建立,制度性开放与外资企业发展等不同角度进行交流研讨。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瀚 审核:李立)

    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