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发展旨归

  • 2019年09月29日
  • 光明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民服务解难题是具体目标之一。难题解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政治立场站得稳不稳,发展理念立得对不对。“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是人民立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达、时代表达。

为人民破解难题,就要顺应实践需要和人民需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回答好新时代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

为人民利益谋发展

发展为了谁,回答的是发展价值取向问题。初心和使命、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都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坚持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我们党得到人民拥护的根本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面对人民群众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作为检验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既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环境等方面抓落实;又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在经济上富民、政治上重民、文化上安民、社会上惠民、生态上利民,逐步满足人民各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权益,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群众利益无小事,立身立行暖民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求党员干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抓实干解决群众困难。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做到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要在推动发展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运用新思维新方式、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为人民追寻现实幸福、满足多元需求拓宽实现路径。

靠人民力量助发展

发展依靠谁,回答的是发展主体和发展力量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又是历史的决定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这一基本原理,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就要彰显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激发人民群众更加主动自愿地成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力量。

在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我们党始终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善于从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发现和总结经验,善于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谱写发展的新篇章。

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党取得的每一次胜利,都源于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贯彻好群众路线这个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党员干部要把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特别要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事实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最了解实际情况,最容易发现问题,也最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自觉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学习、求教,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人民那里学到真本事、掌握真智慧。

以人民共享促发展

发展成果由谁共享,回答的是发展目的和发展归宿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发展成果共享、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最终目的。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人民实现应有权益提供保障,为人民营造公平正义的环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求的共享,是人人共享、全民共享,而不是一部分人、少数人分享;是全方面发展成果共享,而不仅是某方面成果共享。这就要求做到:

坚持在共建共享中发展。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前提是社会发展过程由人民共同参与。共建的过程就是共享的过程,既反对“劳而不获”,又反对“获而不劳”。要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氛围,使全体人民在共建中各尽其能,在共享中各得所求。

通过全面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不仅要实现物的发展,而且要促使整个社会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要从理论指导、物质基础、制度保证、思想文化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社会关系充分发展,促进人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作者:陈姝,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研究员)

 

相关新闻

  • 海德格尔早期: 作为实际生命经验的历史

    报告主题:海德格尔早期: 作为实际生命经验的历史 报告人:张兴娟,哲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举办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报告地点:长安校区格物楼209室 报告时间:  2023年07月10日14:30至2023年07月10日16:30

    2023-07-10
  • 【光明日报】西北政法大学:“初心学堂”砺“初心”

    西北政法大学:“初心学堂”砺“初心” “无论我们走的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西北政法大学86年栉风沐雨的办学历史中,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四年办学实践有着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意义。5月7日,一场以“传承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红色基因 推进新时代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的“初心学堂”拉开帷幕。革命先辈亲属代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时期老学员代表、省内外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西北政法大学师生代表一道,在这血脉相连的地方“回溯时光”,“沉浸式”体验那段峥嵘岁月。 历史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 1949年,为了培养适应新中国政权建设所需的各类干部,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延安大学从革命圣地延安迁往西安,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 “学校的办学目标很明确,就是‘培训青年,改造旧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校长李敷仁的侄孙李晓龙说,“在这个红色熔炉的熏陶下,青年知识分子满怀热情的迅速成长,都希望成为建设新中国事业中的突击手。” “近四年时间,学校主要任务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对学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延安大学曾鹿平教授认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在直接继承和发扬它的前身——延安大学的优良传统下,胜利完成了历史赋予的艰巨任务,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与特色。 今天,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正门前方立有一块方形石碑,碑文脉络清晰地陈述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由陕北公学、延安大学演变而来,又向西北政法干部学校、西北政法大学发展而去的历史。 坚守初心兴学育人的重要节点 在马明方、李敷仁、刘端棻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的领导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继承了延安大学培养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经验,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孕育了思想改造育人、一切围绕教学、课堂讲授少而精等教学方针和理念。 “你看,这博物馆展柜里陈列着的《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近代世界史》,就是我们当年的教材,看见它们真亲切。”70多年弹指一挥间,西北民大三部三期学员马笃信忆及当年,仍心潮澎湃。 “大家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建设新中国的突击手。”崔醒初老人是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一期三部的学员,他回忆说,“经过半年培训,我们的思想普遍发生了变化,觉悟有了显著提高,毕业典礼之后,都服从组织分配,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成立在西安,办学在高陵。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这个“红色熔炉”熏陶下,一万余名青年知识分子迅速成长,满怀激情地奔赴西北五省开展工作,有力支援了西北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政权建设。 学校校长范九利谈道:“我们这所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学校一定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校史利用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理实并重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光荣精神传统赓续传承的重要节点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继承延安大学优良传统,逐步树立起“忠诚老实、实事求是、团结互助、艰苦朴素”的独特校风,这是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光荣传统的核心内容。而今,“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优良传统,已经深深植根于“西法大”这片土地,流淌在一代又一代“西法大”人的血脉之中,转化为推进高水平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长刘进田教授谈道,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挖掘、传承、运用好学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并弘扬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把学校的红色传统转化为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独特资源。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以自己的办学实践,生动地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党委书记孙国华谈道,“学校将强化使命自觉,努力推进传承红色校史、培育时代新人、推动事业发展贯通起来,让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

    2023-05-09
  • 【光明日报】“中国式民主与人权保障”研讨会召开——我校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锦宇参与研讨

    聚焦中国式民主 传导中国人权思想——“中国式民主与人权保障”研讨会召开 本报长沙3月26日电(记者赵嘉伟)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式民主与人权保障”研讨会26日在湖南长沙举办,参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民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障的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从理论上不断深化我国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刘志强通过介绍人权整合理论阐释了人权理论的发展方向,提出目前人权研究普遍存在零散化、碎片化的特点,缺乏理论支撑。因此,他建议从系统论、目的场域理论、整合理论等五个维度出发,进行有机的体系化研究,推进中国人权理论体系的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何志鹏则从中西不同类型的民主发展路径展开,提出民主是一种治理模式,西方的民主体现了非常强的资本主导倾向,而中国式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许多与会专家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逻辑机理展开分析。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齐延平指出,中国式民主来源于中国的近现代史,在中国,民主就是民生,民生就是人权,与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有根本不同。中国的人权发展靠着使命型政党的引领、国家统筹促建等五大机制,有效回应了当代中国人权发展面临的外部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法学》杂志主编胡玉鸿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权底蕴”主题发言。他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丰富了宪法文本之外的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同时突出了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广泛性、连续性和不间断性。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锦宇回答了“人权能够为民主做什么”的话题。他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保障参与权的有效行使来实现人民对民主的有效参与,通过参与权的有效保障和其在政治结构中的有效嵌入,有效防止民主的异化。在他看来,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的是一种以公众参与为核心要素的新型民主政治,其内涵和外延与西方的代议制民主存在着不同的表达和实践。在这个意义上,它应当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 此外,专家还着重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人权保障优势。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陈佑武认为,中国式民主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是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结合。中国式民主的本质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实现了人的自由和平等的一种新型民主形式。 在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常健看来,与西方选举式民主不同,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更加广泛、直接、具体的民主,能够保障更多的人参与到治理中来,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毛俊响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创新和发展。中国式协商民主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主体广泛性和内容广泛性的统一、实质平等与程序平等的统一,具有促进政治和谐、提升治理效能、凝聚社会共识、增强人权保障、丰富人类政治文化多样性等多重价值。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杨清望表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讨要立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他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地方立法提供了逻辑基点,是地方立法的逻辑引领。他还提出,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对民主权利的实践和保障。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为一切爱好自由与进步的人们所向往和追求。”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鲁广锦提出,在长达百余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把民主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建设一个民主的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新道路,丰富发展了人类政治文明多样性,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 “中国式民主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鲁广锦表示,这次会议有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实务部门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大家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背景,聚焦中国式民主的深刻内涵和发展路径,在学术话语的转化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话语传导了中国人权思想。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