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报刊杂志

【西部法制报】倪楠:法治护航鼓励创新 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质生产力由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推动,是借助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生产力形态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具有新技术、高质量等特征,显示出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迭代、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以及形成创新、科技、产业紧密结合的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和现代科技正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且,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唯物辩证法揭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基础。法律制度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法律制度将赋能新质生产力高效发展,顺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及时回应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需要,调整由新质生产力发展而新增的各类法律关系,对合法合规的市场行为予以肯定评价,并规范妨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规行为,指引市场主体按照新发展要求开展商事活动,形成和保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秩序,以积极有为的法律服务,促进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当前,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要实现对新质生产力全链条保护。 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持续新增“四新经济”企业。新质生产力依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四新经济”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市场由市场主体构成、塑造和决定,而“四新经济”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是新兴市场能否发展和发展如何的前提性命题。 经济法赋予国家主体和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职能,因而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克服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合理制定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保障市场活力,推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四新经济”市场。首先,要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研究完善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指标,稳步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其次,要实行公平竞争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要坚持在对市场主体平等对待基础上,将金融支持、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向“四新经济”企业适当倾斜。 持续法律制度供给,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以新促质”,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因此,要以完备的法律法规和有力的司法服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新产业新模式提供完备法律制度供给。一是严格落实反垄断法,以提升“创新”价值保护力度。法律制度需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大对创新的关注和投入。2022年8月1日起施行的反垄断法,首次将“创新”作为法律目标,并在第一章第一条中增加了“鼓励创新”的表述。“鼓励创新”被法律确认和保护,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将有助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二是修订法律制度,以应对弥补新兴法律问题。新质生产力在不断发展中必将出现现有法律制度无法妥善解决的问题。针对因新行业而产生的网络平台用工等问题,以及因信息技术产生的数据确权问题、数据可携带问题,数据与个人隐私的界限问题,将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新课题,需要出台、修改、解释相应法律制度,以解决新兴法律问题。三是完善法律制度,以应对调整新型经济关系。新质生产力具有新技术、新产业特点,必将创设出新的法律关系。针对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生产、运用和保护,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要强化数字经济法治保障;在网络平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增加立法供给,对算法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领域要适当进行前瞻性立法;要加强制定信息流动、数据安全、数据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制;完善统一大市场、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构建,推动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 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国际竞争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是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数字经济、知识经济、新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经济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要聚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要推进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助力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技术是知识产权的密集区,要明确新主体的权利义务内容和权利保护措施,以及更新法律保护机制。要根据新质生产力的特殊性、技术性,推出有关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商业模式的相关指引,做到全流程监管,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效。 二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同时形成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新标准,增强在全球知识产权领域的话语权。要合理定位四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职能,提升新质生产力相关知识产权纠纷审判质效。要建成全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平台,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加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三是在新质生产力下,要促使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健全,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激发新质生产力,让新质生产力切实成为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西部法制报】倪楠:法治护航鼓励创新 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https://mp.weixin.qq.com/s/Nq67Fln9NtuhAeJBlFVfdQ

电视媒体

【新华网、央视新闻、朝闻天下】“《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三十年:中国探索与经验”主题边会在日内瓦举行——我校人权研究中心参与承办

“《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三十年:中国探索与经验”主题边会在日内瓦举行 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3届会议期间,中国人权研究会14日在日内瓦举办“《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三十年:中国探索与经验”主题边会。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就宣言和行动纲领的中国实践、生存权与发展权理念、人权国际合作以及少数群体权利保障等议题展开研讨。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鲁广锦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不仅符合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的发展,必将为推进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锦宇指出,人权文明的中国形态是人权文明多元论的具体表达与实践,其核心内涵是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以合作促发展,塑造人权文明多样性。 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法学院院长何志鹏说,中国在发展和促进人权的历史上,长期高度关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实现和保护。从中国的经验可以看出,发展是解决包括人权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赵健舟说,中国在人权领域推进的非政治化议程追求平等和相互尊重的人权交流。在国际人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时,非政治化的人权话语将有助于国际社会弥合分歧。 在关于残疾人权利保障的发言中,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姝琪说,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是中国立法坚持以人为本,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生动体现。 吉林大学人权研究院研究人员申天娇说,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契合宣言和行动纲领宗旨,三大倡议的落实有利于规划和指引全球人权治理。 与会专家学者还就中国少数民族发展权保护、脱贫攻坚对保护人权的意义、中国人权教育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主流网站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网】【中国周刊网】看得见法平如水 闻得见书香满园——西北政法大学以书香校园建设提升文化育人软实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西北政法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提升文化育人软实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营造“悦读”氛围,深耕书香品牌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更好滋养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成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终身学习者,学校每年举办大学生读书节。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大赛、读书讲坛、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百本经典书目推荐、读书笔记评选等数十项形式丰富、内涵深刻的活动,引导青年学子汲取智慧力量、陶冶道德情操、涵养家国情怀、筑牢理想信念,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组织开展“青椒悦读”主题读书沙龙活动,邀请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阅读体会。该活动已经持续开展217期,激发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投入经典文化的怀抱。 用好红色经典,厚植家国情怀 从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到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时代新人成长提供了坚实支撑。学校以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涵养家国情怀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内核,结合世界读书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红色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观”系列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院设置“红色读书角”,向师生宣讲《雷锋的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红色故事。以红色经典点亮课堂内外,使青年学子立下为国家、为民族作出更大贡献的鸿鹄之志,成为可堪大任的国之栋梁。 邀请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陕西作家陈彦来校座谈,与师生分享《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喜剧》等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通过活动牵引,让更多学生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时刻铭记“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文化自觉”正一步步走来。 结合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设“党史学习教育”图书专架,定期上架新购专题类图书,方便读者借阅。举办“品读·传承”红色经典图书展,内容涵盖党史教育、马哲理论、人物传记、文学作品等多个方面,吸引众多师生观看。 用好馆藏资源,强化科技赋能 经史典籍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根脉。作为陕西高校图书馆的古籍存藏单位之一,积极参与国家图书馆“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线上巡展活动;利用馆藏木刻本、手抄本等线装古籍、红色特藏等,组织开展“古册遗珍——馆藏特色文献展”主题书展、中国书籍装帧演变史展、传统拓印体验活动等,使广大师生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典籍蕴含的独特魅力,从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与推广者。 从图书馆、宣传栏到文化墙……鼓励读书的环境已然构建,崇尚阅读的氛围正变得浓郁。为激励更多的同学走进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作用,学校与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多家机构联合开展以“好书飨读者”“法律启迪智慧”等为主题的图书展,为书香校园建设赋能。 以“互联网+”思维加快书香校园建设。学校统筹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增加数字化阅读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运用“师生点单”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资源共享,打通“以文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西北政法大学 张佼)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网】【中国周刊网】看得见法平如水 闻得见书香满园——西北政法大学以书香校园建设提升文化育人软实力https://www.sizhengwang.cn/a/dxjy_sxjy/240513/1780083.shtml http://www.chinaweekly.cn/html/sxzonghe/72205.html

媒体关注

【群众新闻网】西北政法大学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七进”宣讲活动

4月15日,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联合西安市雁塔区司法局长延堡司法所、西北政法大学社区、航天六院社区、紫郡长安北社区和雁南中学等单位共同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七进”宣讲活动,普及国家安全知识,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教育宣讲团学生宣讲员和社区工作者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工地、学校、超市,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专题讲座和网络宣传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教育宣讲与普法宣传活动。 在社区和商超宣讲活动中,宣讲小组与居民群众面对面交流,详细介绍了国家安全法律法规,防范电信诈骗,就大家关心的法律难题进行了专业解答。 在企业和建筑工地现场,宣讲小组详细讲解了安全生产知识,阐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重点强调了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宣讲小组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实用的操作指导,帮助建筑工人们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对于个人和企业的重大意义。在雁南中学,宣讲员围绕学生关心的“网络安全”进行专题讲解,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国家安全教育课。 通过活动的开展,西北政法大学广大干部、职工、学生和居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国家安全形势,提升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家安全使命,营造了“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通讯员 金山) 【群众新闻网】西北政法大学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七进”宣讲活动 https://www.sxdaily.com.cn/2024-04/17/content_1065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