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70年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 2019年07月09日
  • 光明日报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断获得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法宝。根据党的十九大部署,中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执政70周年之际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必将为我们党斗志昂扬再出发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1.新中国7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以贯之

新中国成立70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的70年,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持续开展党的思想建设和学习教育,不断砥砺初心、时刻谨记使命的70年。

“赶考”永远在路上。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在我们党面临重大历史转折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同志清醒地看到,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共产党人不曾被拿枪的敌人所征服,但有可能被“糖弹”所打败。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意味深长地将此行喻为“进京赶考”,要求“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针对党内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追求享受的倾向,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70年来,在赶考路上我们党初心不泯、使命不弃,跳出了历史周期律,交出了合格答卷。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时代在前进、任务在转变、执政环境在变化,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能不能继续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为新的时代课题。邓小平同志要求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他批评一些同志,“如果对个人的、家庭的利益关心得太多了,就没有多大的心思和精力去关心群众了,顶多只能在形式上搞一些不能不办一办的事情”。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长期努力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铭记党的奋斗历程时刻不忘初心,担当党的崇高使命矢志永远奋斗。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是党成立98年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十八大召开7年来,党的建设一以贯之的红线、党的思想建设的永恒主题。

2.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至关紧要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个重要考量是,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长期执政的党,怎样才能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执政时间越长,不忘初心难度越大;党员数量越大,管党治党难度越大;掌握资源越多,反腐倡廉难度越大。只有不断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信念深深扎根于新一代共产党人心中,我们党才能经得起长期执政考验,不负人民、不负民族、不负历史。

夯实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的精神支柱。改革开放以来,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仍然是党在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考验;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仍然是党在新时代面临的重大危险。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加强,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但还不能说全党已通过“四大考验”,已跨越“四种危险”,它们仍然在不同程度以新的形式出现。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抵得住诱惑、抗得住“围猎”,最紧要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固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为此,这次主题教育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要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强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根基。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的建设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政治生态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首先就是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则是从思想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式。在这次主题教育中,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做坚决斗争,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努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明确进行党的自我革命的引领目标。进入新时代,在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党的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保证伟大社会革命的成功,是党经受长期执政考验的根本机制。我们党是有着近9000万党员的大党,既要接受外部监督,更要发动自我监督,不仅要开展社会革命,而且要推进自我革命,这样才能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防止党的肌体僵化衰败。这种自我革命是在党内思想领域进行的,要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就确立了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提供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思想武器。

3.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创辉煌

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是这次主题教育的根本目的。当前,国际局势特别是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对我国战略遏制打压不择手段、逐步升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处于历史交汇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驶入新航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着特殊的重大意义,它将是党和国家应对风险、战胜挑战的动员令,是励精图治、勇攀高峰的加油站,是乘风破浪、开拓前行的导航标。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执政党要有新气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最大的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100年,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命运的100年,是我国从积贫积弱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10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从一个50多人的小党成长壮大为世界第一大党的100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大变局要求大格局,新气象塑造大格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面貌将更加为之一新,党的力量将更加坚强巩固,全党同志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执政党要有大作为。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程新的伟大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新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的伟大实践。再经过30多年的奋斗,我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领导力量,党的建设自身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能否建成。无所作为的心态、懒政庸政的行为、得过且过的标准,都是妨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不良风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对全党理想信念的再教育、使命意识的再强化、奋斗精神的再激发,也是开启新征程的思想发动、意志锤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执政党要有主心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篇大文章浓墨重彩、气势恢宏,写出了一个新时代,写出了一个新飞跃,写出了一个新征程,还将继续写出民族复兴的新史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谋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势,布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局,定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大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紧围绕的重大时代课题依然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造思想基石、锻造坚强队伍。

(作者:颜晓峰,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相关新闻

  • 【西安日报】笔墨春秋70载 校长送祝福

    2023-07-01
  • 【光明日报】西北政法大学:“初心学堂”砺“初心”

    西北政法大学:“初心学堂”砺“初心” “无论我们走的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西北政法大学86年栉风沐雨的办学历史中,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四年办学实践有着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意义。5月7日,一场以“传承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红色基因 推进新时代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的“初心学堂”拉开帷幕。革命先辈亲属代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时期老学员代表、省内外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西北政法大学师生代表一道,在这血脉相连的地方“回溯时光”,“沉浸式”体验那段峥嵘岁月。 历史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 1949年,为了培养适应新中国政权建设所需的各类干部,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延安大学从革命圣地延安迁往西安,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 “学校的办学目标很明确,就是‘培训青年,改造旧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校长李敷仁的侄孙李晓龙说,“在这个红色熔炉的熏陶下,青年知识分子满怀热情的迅速成长,都希望成为建设新中国事业中的突击手。” “近四年时间,学校主要任务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对学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延安大学曾鹿平教授认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在直接继承和发扬它的前身——延安大学的优良传统下,胜利完成了历史赋予的艰巨任务,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与特色。 今天,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正门前方立有一块方形石碑,碑文脉络清晰地陈述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由陕北公学、延安大学演变而来,又向西北政法干部学校、西北政法大学发展而去的历史。 坚守初心兴学育人的重要节点 在马明方、李敷仁、刘端棻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的领导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继承了延安大学培养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经验,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孕育了思想改造育人、一切围绕教学、课堂讲授少而精等教学方针和理念。 “你看,这博物馆展柜里陈列着的《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近代世界史》,就是我们当年的教材,看见它们真亲切。”70多年弹指一挥间,西北民大三部三期学员马笃信忆及当年,仍心潮澎湃。 “大家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建设新中国的突击手。”崔醒初老人是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一期三部的学员,他回忆说,“经过半年培训,我们的思想普遍发生了变化,觉悟有了显著提高,毕业典礼之后,都服从组织分配,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成立在西安,办学在高陵。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这个“红色熔炉”熏陶下,一万余名青年知识分子迅速成长,满怀激情地奔赴西北五省开展工作,有力支援了西北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政权建设。 学校校长范九利谈道:“我们这所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学校一定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校史利用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理实并重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光荣精神传统赓续传承的重要节点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继承延安大学优良传统,逐步树立起“忠诚老实、实事求是、团结互助、艰苦朴素”的独特校风,这是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光荣传统的核心内容。而今,“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优良传统,已经深深植根于“西法大”这片土地,流淌在一代又一代“西法大”人的血脉之中,转化为推进高水平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长刘进田教授谈道,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挖掘、传承、运用好学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并弘扬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把学校的红色传统转化为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独特资源。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以自己的办学实践,生动地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党委书记孙国华谈道,“学校将强化使命自觉,努力推进传承红色校史、培育时代新人、推动事业发展贯通起来,让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

    2023-05-09
  • 【光明日报】“中国式民主与人权保障”研讨会召开——我校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锦宇参与研讨

    聚焦中国式民主 传导中国人权思想——“中国式民主与人权保障”研讨会召开 本报长沙3月26日电(记者赵嘉伟)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式民主与人权保障”研讨会26日在湖南长沙举办,参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民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障的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从理论上不断深化我国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论述。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刘志强通过介绍人权整合理论阐释了人权理论的发展方向,提出目前人权研究普遍存在零散化、碎片化的特点,缺乏理论支撑。因此,他建议从系统论、目的场域理论、整合理论等五个维度出发,进行有机的体系化研究,推进中国人权理论体系的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何志鹏则从中西不同类型的民主发展路径展开,提出民主是一种治理模式,西方的民主体现了非常强的资本主导倾向,而中国式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许多与会专家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逻辑机理展开分析。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齐延平指出,中国式民主来源于中国的近现代史,在中国,民主就是民生,民生就是人权,与西方的民主和人权有根本不同。中国的人权发展靠着使命型政党的引领、国家统筹促建等五大机制,有效回应了当代中国人权发展面临的外部问题。 华东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法学》杂志主编胡玉鸿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权底蕴”主题发言。他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丰富了宪法文本之外的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同时突出了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广泛性、连续性和不间断性。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钱锦宇回答了“人权能够为民主做什么”的话题。他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保障参与权的有效行使来实现人民对民主的有效参与,通过参与权的有效保障和其在政治结构中的有效嵌入,有效防止民主的异化。在他看来,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的是一种以公众参与为核心要素的新型民主政治,其内涵和外延与西方的代议制民主存在着不同的表达和实践。在这个意义上,它应当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 此外,专家还着重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人权保障优势。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陈佑武认为,中国式民主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是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结合。中国式民主的本质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实现了人的自由和平等的一种新型民主形式。 在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常健看来,与西方选举式民主不同,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更加广泛、直接、具体的民主,能够保障更多的人参与到治理中来,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毛俊响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创新和发展。中国式协商民主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主体广泛性和内容广泛性的统一、实质平等与程序平等的统一,具有促进政治和谐、提升治理效能、凝聚社会共识、增强人权保障、丰富人类政治文化多样性等多重价值。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杨清望表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讨要立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他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地方立法提供了逻辑基点,是地方立法的逻辑引领。他还提出,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对民主权利的实践和保障。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为一切爱好自由与进步的人们所向往和追求。”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鲁广锦提出,在长达百余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把民主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建设一个民主的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发展新道路,丰富发展了人类政治文明多样性,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 “中国式民主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鲁广锦表示,这次会议有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实务部门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大家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背景,聚焦中国式民主的深刻内涵和发展路径,在学术话语的转化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话语传导了中国人权思想。

    2023-03-27